为深入探索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提升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的领导力与前沿素养,2025年9月24日至26日,余姚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第五届名师工作室、第二届名班主任工作室45位领衔人奔赴杭州,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修活动。本次研修围绕“专家讲座”、“名校巡览”、“AI体验”、“智享论坛”四大模块展开,旨在通过理论浸润、实践观摩、技术体验与智慧碰撞,为余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聆听专家箴言:构建未来教育能力框架
研修首先聚焦于理论提升,两位专家的精彩分享为学员此次研修奠定了坚实的理念基础。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态科学研究院胡君副院长以深厚的教育情怀与丰富的实践阅历,生动描绘了“未来教师的素养图谱”。她从个人成长历程出发,强调了“每一场学习都是为了更好的遇见”的终身学习理念。通过与现场教师互动,她深入提炼出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审美力、数字力等未来教师五大关键能力。
杭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德育分会副秘书长周俊直击一线教师研究的痛点,提出必须突破“小米加步枪”的传统研究困境,掌握科学方法论。他重点介绍了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两类研究方法,倡导寻找“有无限生长可能的蘑菇圈”,以初中语文的猜读研究为例,说明如何从小切口形成系列成果。最后,他鼓励班主任运用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情绪劳动下的专业效能。
走进浙派名校:感受特色育人实践魅力
学员们奔赴两所浙派特色名校,进行深度参访,感受前沿教育理念在杭的落地实践。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员们沉浸于其生态人文交融的校园,从运动设施随处可见的强体理念,到校史长廊的文化传承;从新疆部、国际部的多元文化包容,到食堂、成长展示区、心理辅导室“以生为本”的细节,无不彰显“守正创新”的内核。
杭师大附中陈伟浓书记以“教育改革与教育质量问题”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直面当前教育领域核心矛盾,批评对“教育高质量”的片面解读。他详细分享了学校“启航、跋涉、长航、彼岸”教师培育四大工程,强调前五年是关键期,并提醒教师注重高于常人的自我修养。高中物理正高级教师俞国富老师则分享了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经验,通过资源中心、教研平台、名师带徒三大功能,打破地域壁垒,汇聚优质资源,线上教研与线下送教结合,精准帮扶薄弱学校,并践行“轻负担高质量”的作业减负理念。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天杭实验教育集团则呈现了“处处皆景,步步育人”的画卷。采摘课程基地、周周更新的美展、开放的校史馆、学生提案展板,充分体现了“以文化人、以境育人”的育人理念。教科室主任夏春以亲身科研经历,生动诠释了“科研即成长”,从“一次问题的发现”“一次临危受命”“一次深度的实践”“一场指导的修炼”四个维度,分享了自己的课题研究故事。杭州市优秀班主任黄凌云老师以“以童为本,做一个幸福的教育人”为引,结合真实教育案例,为班主任们提供了“班级小干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触摸AI教育:探索数字化教学应用场景
学员们深入浙江数字教育港,全面体验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在智慧教学区,课堂分析系统通过AI摄像头生成涵盖语速、提问类型、学情、移动轨迹的详细报告,助力教学优化;光能黑板实现无尘书写与内容同步;语音交互与纸笔互动课堂则实现了学情实时精准分析。在特色功能教室,未来教室、智慧音乐教室、特殊教育设备展现了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校园管理方面,自助借阅、电子图书、尤其是校本智能体系统令人印象深刻,它能集成学生画像、日常表现、量化评价,生成成长报告,并通过“心愿小镇”激励学生,极大减轻德育工作负担。
省教育技术中心专家杭剑平介绍了教育信息化政策趋势与数字化在赋能教学的巨大潜力。在体验互动环节,学员们就数据上传负担、系统操作复杂度、产品实用性等困惑与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得了数据采集优化、简化操作、推进数据标准化等建设性解答。此次体验让学员们全面了解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校园管理、学生发展等多场景的应用实践,感受到数字化技术对教育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推动作用。
齐聚智享论坛:共谋工作室高质量发展路径
研修的尾声“智慧分享论坛”由余姚市实验第一小学潘伟锋书记主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正校级协理员、全国优秀教师黄小波组织,依次开展了学员论坛活动、沙龙交流、结业式等精彩纷呈的活动。在主题论坛环节,六位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心得。
学前组代表余姚市实验幼儿园集团罗娜军园长提出领衔人需从“卓越实践者(育苗师)”转型为“区域生态建设者(照明工程师)”,坚守学前教育“以儿童为本”根基,规划“内向扎根、向外连接、向前探索、向后扶持”的行动框架。
小学组代表泗门镇中心小学魏巍校长呼吁教育需构建“多样和谐共生”的高品质生态,指出农村学校面临代课教师多、师资流动性大等问题,强调农村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建议名师工作室多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初中组代表梨洲中学鲁国权老师强调“双向奔赴”,阐述了“许下愿景—践行愿景—实现愿景”的教师成长路径。
高中组代表余姚中学程载国老师阐述了自己的教研聚焦路径,先深耕“高中整本书阅读”,后转向“思辨写作”,提出“教学助推教研,教研反哺教学”思路,分享以编杂志、荐发表激发学生成果。
职高组余姚四职王明强老师强调教育既需坚守“根本”,注重学生思维培养,又要适配社会发展变化,将AI技术有机融入教学评。
班主任组代表梦麟中学汪卫兵老师以“生态教育”为核心,提出教育生态需包容差异、共生共荣,强调“没有生态免谈效应”。
在沙龙交流环节,全体学员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问题深入探讨:当前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高质量发展遇到的的最大问题(或困惑)是什么,工作室高质量发展最有效的策略是什么,理想中的高质量发展的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画像"应该是怎样的。在黄小波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学员们直面内驱力、工学矛盾、支持不足等核心困惑,提出了协同共进、任务驱动等有效策略,初步勾勒了共生长、学术型、有温度等等理想工作室画像。活动全程运用好弹幕、问卷星等互动手段,增强了参与感与互动性。
结业式上,余姚市名师工作站朱延芳老师对本次研修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她以“理论奠基、实践赋能、协同成长”精准概括了本次培训的亮点,盛赞专家们的倾囊相授、参访学校的热情接待、肯定了学员们高度的纪律性。她将此次研修班亲切地命名为“领秀团”,寄望每一位工作室领衔人引领团队、秀出风采。她祝愿所有学员在教育之路上持续精进,将所学所感转化为推动余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并期待未来再聚首,共话成长,共创辉煌。
钱塘潮涌启智思,姚江潮起续新章。此次为期三天的杭州研修,不仅为余姚市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们提供了丰盛的理论盛宴、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前沿的技术视野,更搭建了一个深度交流、协同共进的平台。当研修的余温化作前行的动能,那些在理论浸润中萌发的思考、在实践观摩中收获的启示、在技术探索中点燃的热情,终将沿着姚江的脉络,流淌进每一间教室、每一次教学设计和每一场育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