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课程,精彩绽放--温州二十五中承办市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研究组第一次研训活动

作者:lwjsjxxx 时间:2016-10-31 点击数:

秋风飒爽,丹桂飘香,在这充满收获、孕育希望的金秋时节,10月28日,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迎来了温州市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研究组第一次研训活动。参加活动的人员有各县(市、区)教研员及教师代表、市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研究组成员、黄新民工作室学员、郑银凤名师工作室学员、市直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其中有2节展示课和4个讲座交流。

第一节展示课,由温州市第二十五中学的陈晓锋老师带领七(9)班的学生走进《数之旅——数的起源与发展》,这节课素材源自浙教版初中数学七上的阅读材料和设计题。陈老师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上网查找并搜集有关数的起源与发展、计数方法等;课堂上,学生代表汇报数的产生过程,像个小老师一样展示小组合作完成的PPT,学生精彩的表现让在场的教师刮目相看;接着陈老师讲述了“0”的产生过程,介绍古巴比伦、古罗马、古埃及、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并让学生用古人的方法进行计数运算,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第二节展示课,由龙湾实验中学的王作旦老师带领八(4)班的学生进行《好玩的拼图》游戏,这节课取自浙教版初中数学八下阅读材料和设计题,王老师的课堂是真正的学本课堂,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有学生高涨的学习气氛,也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更有课后的拓展延伸。两节展示课让学生和老师们都耳目一新、意犹未尽,开阔了学校和老师们上好拓展课的视野。

两节展示课后,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吕小玲老师做讲座--《初中数学拓展性课程的教学建议》,她针对这两节拓展性课,给老师们提出教学建议: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资料的查阅和整理,尽量明确查阅的方向或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课堂可以穿插故事讨论交流,但应抓住其中值得研究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延伸拓展;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历史问题,探究的内容尽量与所学的知识相融合,并考虑能有为学生解决某些数学问题产生影响的价值;课堂的内容不能脱离数学的本质,课后应留有继续探究的问题。接着,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郑银凤给大家做讲座--《基于教材 渗透文化 提升素养》,她指出拓展性课程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和实践性特点,着重在“小趣活”上做文章,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的发展。郑老师还结合龙湾区近几年开展的系列拓展性课程探索,指导教师们如何运用好教材中充分体现选择性教学思想的栏目和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下午,先由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中学余旭红做讲座--《纸笔互动的拓展性课程设计与教学》,余老师结合自己上过的课,给大家介绍一种新型的纸笔互动的拓展性课程,就是利用点阵数码笔笔端摄像头的快速扫描,定位笔尖所处的位置,记录书写产生的痕迹,并通过网络设备将数字信息传输到相关软件的数据库中,通过显示设备将其显示出来。这一设备可以在不改变学生书写的前提下,实现所有学生随时随地的“板演”,从而高效地实现内容的展示、思维的暴露、师生的交流、课堂的互动!接着黄新民名师工作室成员陈晨老师给大家做交流--《学习、感悟、践行—例谈命题思路历程》,陈老师指出命题不仅服务于考试,也服务于课堂,一节课上得好不好,主要是问题出来自然不自然,同时她以一道中考题为例利用几何画板给大家讲述如何编题,编题要注意数据符合实际、表述要规范、立足学情。

最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特级教师黄新民指出,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要积极研究、坚持每天做题并学会编题,同时他还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与研究生涯的坎坷历程,激励每一位教师热爱数学教育事业,为数学事业奉献一生。

(温州二十五中 苏映雪)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