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溢城东,语润全城——“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展示活动在宁海城东小学展开

作者:nhjsjxxx 时间:2017-10-02 点击数:

9月28日,秋风飒爽,百年银杏黄蝶翩飞,似乎都为这件大事动容——全县240名小学语文教师与特级教师柴冬青老师的团队在城东小学“重逢”,共同探讨“关注学生语言实践,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这一话题。 参与本次课堂展示的是宁波市教坛新秀吴昊老师、何丽萍老师、楼叶菲老师、李慧琼老师、许静之老师和宁海县语文名师杨世扬老师。

本次活动开展两日,分为三大板块:首先,由这六位老师与城东小学中高段的孩子们合作展示了《孔子拜师》、《白鹅》、《送别诗》、《“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木笛》和《怀念母亲》六堂课;然后,由上课老师分别就文本解读和设计作了说课;最后由柴老师就本次主题,结合当天的课堂实践作讲座,共同探讨。 六堂课紧扣语用实践这一主题,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凸显,以文本为载体进行三方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重视学法写法的迁移,同时六堂课各有千秋,亮点鲜明。 吴昊旦老师在教学《孔子拜师》这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聚焦“拜”字质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解疑,串联概括文章大意,从而习得“课题扩充法”,将学法落到实处。临近课末,主板书形成了一副对联,吴老师巧用对联与孩子们共同梳理出对孔子的印象,再次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教予孩子学会融会贯通地学习语文。 何丽萍老师的轻松幽默的语言为孩子们的学习氛围减少了束缚感,她的课堂设计也是形象生动的。根据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与文本特点,她以简单的漫画阅读激趣导入,整堂课重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孩子们习得抓关键词、巧用连接词与对比的学法写法,直观形象,学来有趣。为了加深孩子们对丰子恺笔下鹅的步调的感知,何老师选择了“净角出场”的小短片,孩子们乐在其中。最后,以比较丰子恺与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步态的异同留下悬疑,在无声中延伸了课堂学习,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时空。 楼叶菲老师“吟诗送别”,诗意浓浓,身临其境,整堂课课干净明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教学目标在反复吟诵与寻景体味中得到了落实与升华,当孩子们吟诵着送别诗走出课堂时,我们感受到了诗意课堂的滋养效果。 李慧琼老师引导孩子利用已掌握的表格法呈现抓住的关键词,进而启发孩子们进行对比阅读,直观明了,孩子从中总结描写父母爱子的不同体现,从而悟出了写作方法,具有操作性,有效突破重难点。课堂中,一牵一放,松弛有度,使孩子们乐于表达。 许静之老师在课前与孩子分享了各自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并通过看视频的图文资料熏染沉重的氛围,为《木笛》的学习奠定了背景基调,使课堂的交流更为自然流畅。了解了文章背景后,这篇文章内容上感知是简单易懂的,但是许老师抓住“反复”与“衬托”的写法将文本读出了文学深度与情感深度,这悲凉凄切的笛声在师生的读悟结合中变得立体化,甚为饱满。 最后一堂《怀念母亲》令人回味无穷。首先,这篇文章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特殊写法——引用日记和散文片段,杨世扬老师就此抓住引用部分进行“发掘”,引导孩子们在对比阅读中感知运用这一写法的好处,并聚焦日记部分,在默读中发现“事(景)+情”的写法,通过分层次的朗读来领悟这一写法在表情达意上的功效,从而自然习得运用之法。其二,课堂生成令人为之动容。在课始大约十分钟,讲至“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时,以身为例,简述母亲第一时间为他办好交代的事儿的这一刻,他哽咽了,但及时控制住情绪,这一生成为孩子的潜心阅读与感知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孩子们纷纷举手,迫不及待地结合自身的经历来理解这句话,就这般不经意间走近了作者怀念母亲的深情之中,使得文本鲜活起来,课堂真挚动人。

最后,柴冬青老师趁热打铁,与大家分享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设计与课堂演绎》的理论导向与操作策略。在讲座中,她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为老师们列出了小语核心素养清单。她强调了三大素养之一的“语言素养”与阅读教学息息相关,要在阅读中重视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就此提出了课堂着力点的研究,为教学方式的变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真可谓是醍醐灌顶。她那饱含激情的声音,散逸热情的双眸,精炼深刻的解读,鼓舞着在座的老师重拾教育的热情与憧憬。在座的老师都心满意足地咀嚼鲜知,跃跃欲试,不禁感慨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