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为提高洞头区艺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发展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洞头区中小学音乐“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技能”90学时培训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培训形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内容丰富多彩。通过本次培训,努力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音乐有关的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努力关注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从关注“如何教”到关注“如何学”。
首先由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舞蹈教师、艺术学硕士、讲师李恒子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舞蹈创编与律动以及舞蹈道具的运用》。李老师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舞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上为学生带来肢体上的锻炼和学习的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人音版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族歌曲为我们讲解了傣族、藏族、蒙古族、苗族、彝族、维吾尔族、汉族(东北秧歌)、朝鲜族等相关民族的舞蹈基本韵律和动作,着重讲述如何在平时的音乐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和音乐特点进行舞蹈动作的串连和创编,这些方法通俗易懂,操作性强,让每位教师受益匪浅,从而更好地提高艺术水准。
观摩来自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徐丽燕老师和周秋爱老师的教学课例。徐老师展示了一节《外婆的澎湖湾》,巧妙的运用了魔力球,让学生通过玩魔力球,控制球的伸缩,感受歌声的变化;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当学生熟练掌握歌曲后,逐步脱离魔力球来演唱和表演歌曲,做到心中无球胜有球。周老师带来的《荡秋千》,语言亲切,亲和力很强;整堂课利用美丽的丝巾辅助教唱歌曲,通过推、荡丝巾感受歌曲旋律和节奏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聆听拍照声,听辩歌曲乐句,并在每一乐句的结尾让学生自由的摆创意造型,营造出轻松而热烈的学习氛围。
接下来的两天培训,温州大学的李葳老师为学员们开展关于《国际三大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讲座。李老师立足学生发展、着眼素养提升,结合人音版中小学教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为学员们细致讲解步步分析。三大音乐教学法倡导审美体验、快乐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合作、鼓励创造、强调实践,这与核心素养所指向的课堂教学不谋而合。最后,李老师希望通过三大音乐教学法的应用,让学生有幸福感,老师有成就感,看到音乐教学的收获。
培训最后一天,更是迎来了音乐界大咖叶文辉教授。这位多面手音乐奇才,声名远播的叶教授以渊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授课艺术为学员们作了《指挥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和《合唱的声音训练》的讲座。整个讲座过程叶老师以多年的研究实践和高超的授课技巧声情并茂地深入浅出,将理论和实践并融,有效打开了学员们的学习欲望。老师们与叶教授现场热情互动,真诚切磋,整个培训过程如沐春风;优美的琴声,悦耳的歌声此起彼伏,在大家专注的目光与求知的热切眼神中感受着音乐的美好,感受指挥技巧的妙处。
本次活动项目丰富,基于核心,为学员们量身定制,从理论到实践零距离靠近学科素养;系列讲座高屋建瓴,给人启迪;名优师课堂观摩耳目一新,在感知课堂的美妙之时带给学员对自身学科素养关注的深深震撼,在思考中助推素养能力的内化。
(温州市洞头区教师发展中心王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