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美育,提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武义县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活动
作者:wyjxjyzx 时间:2019-04-15 点击数:
4月12日、13日,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培训活动。此次活动有幸邀请到了杭州师范大学任为新教授为我们授课,全县65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培训。
课堂教学观摩在武义县第五中学录播教室进行,开设两节课。第一节课由武义县教坛新秀刘镇益老师执教《北冥有鱼》。刘老师的课环节紧凑流畅,设置了明句读、审美读、解疑读、感悟读等教学环节,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到了先前散文独特的魅力。
第二节课是任教授执教《天净沙•秋思》。他引导学生认识诗词格律,理解物象—意象、环境—意境,感受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黄昏情结、中西方的乌鸦文化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语言的魅力,中国文化的伟大。任老师凭借他扎实的文化功底、强大的亲和力,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专题讲座阶段,任为新教授为大家带来一场主题为“美学与文化”的报告,与我们分享了大量关于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核心内容。
美育是一种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坚实的人文底蕴。任教授认为, 在一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情商要比智商更加重要,而审美教育更不可或缺。要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首先需要教师自身有较高的美感素养,并且在语文课堂上长期渗透开启亮光,用心经营审美的语文课堂。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都在学习交流中成长。闻道有先后,教师只是引路人,是向导,是头羊,需将自己先行习得的东西分享、传授给学生,或者和学生通过对话、讨论甚至辩论等手段进行思想碰撞和精神交流。在语文的课堂里,审美鉴赏是核心素养之一。文学作品是语言文字的艺术,它源自人,也影响人。语言文字的美,需要透过接受主体的心灵折射,才能得到彰显。
任教授还在报告中提到了文化自信,加强和改善美育,坚持以美育、以文化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要让孩子学会去欣赏美,一定要培养健全人格,要培养孩子审美的能力。我们文化自信才会更强,具备更多的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他把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讲,说明有什么样的文化自信,就会有什么样的美学精神。
短短两天,参训教师感受到了不同的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样的培训必将促使老师们增强创新意识,开辟一片审美的新天地,使武义县初中语文教育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