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然后知不足;研,然后能自强——三门县进修学校开展初中语文“用专业发展催生高效课堂”培训

作者:smxjsjxxx 时间:2019-11-12 点击数:

《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唯有课堂达到高效,唯有不断反思,自我研修,以研促教,教研相长,才能“自强”。

11月7日和8日,来自全县的初中语文教师齐聚在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四楼报告厅,参加为期两天的初中语文“用专业发展催生高效课堂”的短期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四位业内专家,就“教”与“研”的关系、教研的技巧以及教研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为我们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指明方向。

7日上午,来自文化名城绍兴市越城区教研员刘春文老师,题为《基于目标导向的【1+X】灵性读写课程【评价机制】结构探索》的讲座,满满的都是灵性。

名著阅读教学是统编教材的一亮点,也是一个难点。刘老师运用“目标导向”理论,构建名著阅读与写作的灵性对接,探索基于目标导向的“1+X”灵性读写课程“评价机制”建构,从“灵性评价测量”“灵性评价策略”“灵性评价成效”几个纬度切入,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的评价体系,带给我们对名著阅读教学全新的视角。

7日下午,海宁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周侗艳老师作题为《手心向下,心如莲花——叙事研究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她指出:教学就是一场修行,修自己的道德心、奋斗心、素朴心。教师要“手心向下”,这是一种给予,一种奋斗。周侗艳老师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她以详实的案例从四个维度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善于思考的语文老师:对教育失误的思考;对教育实验的思考;对教育行为的思考;对教育理论的思考等。教学研究也不都是那么高大上遥不可及的,教育叙事研究就是比较接地气的研究。

一个教师成长离不开内在动力的助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及时地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积累,整理归纳,集腋成裘,终成教育教学论文或课题。把一些经典教学案例通过叙事的形式记录下来与同行交流;把班级管理中的经验用随笔的形式进行记录,有利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求自我提升。经常阅读教育教学名著,走近教育名家,聆听他们的教诲,感受他们的精神,内化自我修养。教育叙事、随笔、阅读与反思都是“以教促研,教研相长”的途径,久而久之,终能求得专业提升。

8日上午,湖州市长兴县教科研中心的付少来老师的《言值、研值、颜值——语文教师的专业写作和专业成长》,从三个层面阐述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写作和专业成长,一、言值,即文本细读:悉心倾听文本的灵魂之响;二、研值,即行动研究:反思改变我们行走的方式;三、颜值,即专业阅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阅读、思考、实践、写作是教育的美好姿态。作为语文人,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在教学实践中思考,带着思考去阅读去实践,从而凝练成文字,做教学的“有心人”,以教促研;研,然后高效地教。

最后,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中学洪方煜老师的《让思维架构学生的精神大厦》,呈现给我们的是潜心教学的 “师者”巍然耸立的精神大厦。整个讲座围绕“思维”这个主题,由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导入,引入纵深,草绳灰线,呈现给我们的是一桌丰盛的思维盛宴。从古典名著到当代文学作品,从武侠剑客到文人墨客,从课堂教学到中外时事,无所不包,无所不举。他列举了思维存在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追溯与思考,探索与实践,提出了多点质疑和批判,运用实例与借鉴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密度三个层面建立思维序。洪老师广博丰富的学识,深奥精微的言辞,高深辩证的思维理论,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拓宽了我们的思维,让我们醍醐灌顶。

学,然后知不足;研,然后能自强。为其不足,必当自强,必要“跳一跳,摘果子”。为达高效课堂,首先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课堂的摆渡者。只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引领学生的发展,才会求得课堂的高效,因此,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素养尤为重要。教育教学实践是教学研究的源泉,教学研究的深化有助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入。只有两者紧密结合互为转化,才能足见成效。

本次培训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思维的碰撞,境界的提升。我们深知:收获高效课堂的硕果,“功夫在‘诗’外”,学习、研修、实践、提升。

三门县教师进修学校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