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统编教材一起成长——记2020年龙游县小学语文96学时线上培训
作者:qz_lyxjsjxxx 时间:2020-04-03 点击数:
窗外鸟儿啁啾,窗内学意正浓。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们追寻知识的脚步从未停歇。4月2日,在教研员张秀峰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开始了小学语文96学时的线上培训。 即使是线上培训,但我们在教研员张秀峰老师的带领下可谓是井然有序!细心的张老师早早地在培训前几天,就将所有参加96学时培训的老师们分成了若干小组,每组设定一位组长,负责本组成员学习作业和学习照片的收集,以及督促大家在每个时间段的直播前15分钟进行签到。 来自余姚的名师魏巍携骨干教师李丹、青年新秀严清清为我们做了题为“落实语文训练 发展思维能力——统编教材课后思考练习题设计特点及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
一、认识“统编教材” 统编教材图文精美,体系严密。魏巍老师为我们解读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双线组织单元,落实课程目标。 统编版教材从语文要素和人文精神组织编排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着重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形成合力。单元内部结构又以模块化组织,着重发挥模块化功能,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倡导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化。 统编教材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是核心,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最后促进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 (三)创新编排体例,实现特殊功能。
二、聚焦“课后思考习题” 接着,魏巍老师着重聚焦“课后思考习题”,从其设计特点、教学建议两大方面展开: “语文素养”作为一条线索贯穿全书,将各种基本“因素”,分成若干个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一)“课后思考练习题”设计特点 1.明确提示语文要素。课后练习题的题目与语文要素紧密关联,以《鸟的天堂为例》: 2.话语形式富有情趣。习题表达方式中的“人称”是第二人称,加上“对话”的形式,很容易拉近孩子与文本的距离。以《雾在哪里》为例: 3.学习方式强调自主探究。例如:《青蛙卖泥塘》中的选做题: 4.实践活动体现空间视野。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课后习题主要体现围绕话题进行实践探索。以《场景歌》为例: (二)“课后思考练习题”教学建议 关于怎么教?首先,李丹老师和严清清老师进行了课例分享: 案例分享一: 立足“课后思考题”优化教学设计的一点思考——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小毛虫》为例。严清清老师通过借助示意图,整体把握,理清顺序,再抓住关键词,搭建支架,梳理内容。此外,严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①立足课标与教材,不随意拔高要求; ②能借助支架,较完整地复述故事; 案例分享二: 聚焦课后习题 夯实语文能力——以小学第三学段《少年中国说》为例。李丹老师通过借助课后习题,设定教学目标;利用课后习题,突破教学难点;深化课后习题,发展思维能力。
线上培训虽已结束,但老师们已在回味中期待下一轮的培训快点到来,收获更丰硕的“教学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