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把握初中历史与社会新教材结构体系,突破常规教研视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20年11月17日,柯桥区社会法治学科关键问题解读(中国历史)和名师工作室青共体成果展示活动在柯桥区实验中学录播教室展开,实中七八年级社会法治教师线下参与,全区其他七、八年级社会法治教师线上观看学习。本次活动本着“线上活动线下必有延伸,线下活动线上必有呼应”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各具特色的环节。
一、研究生团队展示:各具特色,汇报展风采
第一环节,聚焦历史学科关键问题的解读研究生团队成员,潘国龙、杨高峰两位老师分别带来了题为《梳理人类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认识和感受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主题报告。

潘国龙老师从文明史观的角度,阐述了区域文明之间的联系,并重点解读了中国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延续性和应激性,并用文明史观梳理了初中历史教材。潘老师的报告摆脱了以往的一些理论思维模式,按照文明史观去理解教材,由此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新给予评价和认识,角度新颖,也见其历史功底之深。
杨高峰老师则从“溯传统文化之源”、“品传统文化之美”、“寻传统文化之迹”、“播传统文化之种”四个板块带与会老师领略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感受到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杨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社会法治学科的教学是要基于“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培育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情怀。

二、青共体团队课堂展示:各有千秋,课堂现魅力
第二环节来自柯桥区初中社会法治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实验中学的余丽娜老师、柯岩中学的谢竹觅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社会法治公开课,展现出了青年教师的独特魅力。
第一节课是余丽娜老师带来的七上中国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整节课以两张照片先声夺人,让学生满怀兴趣地去探索图片背后的原因;而后通过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困境,再以三则史料重点探究休养生息政策及文景之治,引发学生观点的精彩碰撞。余老师课堂中大量使用图片、文本等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充分展示了余老师的课堂重组能力及教学目标的把握能力。
第二节课是谢竹觅老师带来的八上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课堂贴近学生生活,从日常案例角度出发,聊网络生活以及合理利用网络的必要性,形成了课堂内容和生活内容相一致的教学脉络,体现了温暖、思辨、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对网络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
三、名师工作室团队课堂观察:各抒己见,研讨促进步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展示课结束后,初中社会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赵敏和郭露璐老师带领相关成员,分组进行课堂观察的汇总与分析,并作了精彩汇报。
赵敏老师针对余丽娜老师的这堂课,从史料教学的角度开展了深入解析。第一,史料呈现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时刻保持学习的兴趣;第二,史料数量适宜,呈现形式双向结合,既有归纳亦有演绎;第三,史料解读到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课堂历史味浓。同时,赵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教学建议。
郭露璐老师则针对谢竹觅老师的这堂课,从情境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第一,创设日常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身边的网络案例来感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第二,创设探究情境,鼓励学生思辨,通过小组讨论来突破知识难点;第三,创设互动情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通过设问“对此我们能够做什么呢”等问题,实现交际互动;第四创设延伸情境,能使学生从有限的课堂学习转向无限的课处探索。
四、研训员作活动总结:精耕课堂,探索求新高
围绕今天的课堂与研讨,柯桥区历史与社会教研员、三个团队的负责人徐建强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第一,社会法治学科重视对学生必备知识及其结构化的考查,这些知识具有可迁移性,是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挑战的基础。因此作为学科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化的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是怎么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注重自己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第二,教学要创建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活,还原知识的生活意义。在社会法治课堂上善于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不但能符合现代课标要求,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第三,社会法治课堂要关注学生,“跟着学生走”,老师应该放手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自主学习,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陪学生通过不同的路径走向新的知识。
五、参会老师线上点评:学以致用,线上线下融合提实效。
线下活动结束后,线上的研讨才刚刚开始。各校七八年级老师围绕“我对关键问题的看法”“我对课堂生活化的思考”“我对线上线下融合式学科研训的建议”在初中社会活动名师工作室网站上进行研讨。截止发稿时止,已有60多位老师参与讨论,评论数量已达300多条。
本次教研活动线下活动安排紧凑。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教改教研、教育教学我们永远在路上。坚持落实交流融合,团结奋进、砥砺前行,推动对新教材的研究,实现新的成长、新的突破。
柯桥区徐建强陈佳文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