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教研,促成长—新昌县化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暨省级和绍兴市级陈育德名师工作室线下活动
作者: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21-04-20 点击数:
在新课标化学核心素养导向下,为了提升化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4月12日至4月17日,新昌教师进修学校在新昌中学举行了新昌县化学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暨省级和绍兴市级陈育德名师工作室线下活动。本次活动县教研室化学研究员陈育德老师、陈育德名师工作室成员、全县化学老师悉数参加,由邀请的名师专家就教学中的教科研问题、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与原理、实验操作细节等开展讲座。
学员风采
叶望尧:来自绍兴一中的叶老师从教以来,专研课堂教学,荣获绍兴市第二届“绍兴名师”,浙派名师对象,绍兴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绍兴市基础教育课程知道委员会成员,浙江省优质课二等奖,注重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是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好老师。在教学上,他注重教法,探索学法,一直担任高三创新班教学,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小组讨论、总结归纳”。

观摩,交流
4月12日,绍兴市戴老师和本校黄小莲老师的两节公开课非常精彩,绍兴叶老师,诸暨的解老师和嵊州的胡老师综合点评说道,距离高考50多天,29题该如何复习,如何落实好知识点,突出原理题中的难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黄老师的课贴近社会,从环保角度入手,自然融入,如何解决碳排放问题,带着任务解决问题,落实原理知识点,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社会责任感。戴老师的课堂有深度,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本质,如活化能和键能的理解和关系等,注重回归教材,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听过两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收获颇丰。

学习,成长
4月13日,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专家老师为我们展开了一场实验化学的专题讲座,讲座主要从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和分析层面对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阐述。如以“粗盐提纯”实验为例,专家从“如何检验沉淀是否完全”、“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的基本步骤”、“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等角度引发在场老师一起思考讨论,从更高的知识维度分析了该实验中存在的操作重难点和理论依据。整场讲座气氛轻松热烈,在场老师认真听讲、积极记录,频频提问交流,收获颇丰。
4月14日下午,浙江工业大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的创新与探究”的主题讲座。针对当下高中化学基础实验,专家教授详细分享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溶液的配制、晶体的制备等实验过程。以粗盐提纯为例,具体介绍了实验过程中的容易出现的问题,专家教授都给我们一一诠释,生动详实地展示了他的思考和实践,专家教授,还给我们分享了大学分析实验中,一些基本的分析实验操作,如称量的差减称样法,直接称量法以及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还强调了基准物质的标定法,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准确度以及精确度的计算与区别。真正解决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一些困惑,是一场有深度、有广度的精彩讲座。
4月15日,研究员的讲座围绕着三个问题和五大要点展开阐述。三个问题为: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写论文,课题与论文有何区别,课题与论文怎么写。五大要点为:教学研究的必要性、教学研究的内容、教学研究的形式、教学研究的方向和教学研究的表达。三个问题凸出了中学教师对今后的化学教育发展所做贡献的思索,明确了论文与课题的异同,同时点拨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里的多种研究思路。五大要点则详尽的为工作室教师成员描绘了一份实验报告式的可见可行的中学教学研究方略。
4月16的活动由来自温州大学的专家,深挖教材,在详细考察了目前通行的主流教材后就理化变化的辨析、共价键强弱的比较、氢键强弱的比较及影响等作了富有深度的、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报告。讲座中,专家对高中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据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即只要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是化学变化,比如H2分解产生H原子,同时就颜色试验究竟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作出了基于结构原理的解答。专家重点对影响共价键的因素进行的阐述,并就其对反应活性与酸碱性的影响作出了解释。参与活动的老师认真听讲、做笔记,并就感到困惑的地方及时提问,对于教材知识背后隐含的结构性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4月17日,通过为期一周的学习活动,工作室学员分享了学习心得,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