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导师制”打好新教师专业成长健康底色
作者:温岭市教师教育学院 郑芳 时间:2021-11-29 点击数:
新任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始阶段,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最具可塑性的阶段。温岭市近四年来新入职教师数达1012人,占教师总数10%以上,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将被视作我市教育的未来。面对新任教师培养面临的入职指导与培训实效困境,市教师教育学院积极探索新任教师双导师制,以此帮助2021学年215位新任教师完成心理和工作上的过渡与成长。
一、 以双导师制优化资源,构建合作开放的研修共同体
双导师制是指对新教师培养采取“校内结对+跨校结对”的研修渠道。由市教师教育学院聘任校级导师和市级导师。校内导师主要负责对新任教师跟踪辅导,督促其及时总结反思、落实教学常规,传授丰富教学经验等。市级导师主要负责对新任教师进行专业引领,解决教学困惑,提供新颖教学思想,促进专业发展。无论是校内结对还是跨校结对,都采用“优师+新教师”的模式组成“研修共同体”。2021学年,
二、以双导师制互融深化,打造知行一体的研修新样式
针对新教师培养的双导师实行双轨指导,市级导师实行“1对N”,校级导师实行“1对1”,双轨互融深化,具体见【附件图片】所示。
市级层面通过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方式,制订了多模块的培训内容,包括10%体验类课程、20%管理类课程、30%技能类课程、40%教学类课程。课程实施采用“4+1”模式,即4天在校岗位实践,单周1天为市级理论培训,双周半天在学科基地教学实践培训,半天回校开展反思性实践。
校级层面则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夯实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给予教学实践指导。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育人方式等维度。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作业编制、教学评价、教学辅导、课堂组织、常规管理、学业辅导、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家校联系等方面,并对各项指导进行了详细要求,如下表所示。
项目 |
教学常规检查 |
教学设计审核 |
听课评课指导 |
开设 示范课 |
指导实践课 |
交流研 讨 |
教学 反思 |
班级管理指导 |
班级活动指导 |
指导 次数 |
5次 以上 |
6次 以上 |
6节 以上 |
4节 以上 |
1次 以上 |
6次 以上 |
2篇 以上 |
4次 以上 |
2次 以上 |
评价 方式 |
导师 评价 |
导师 评价 |
导师 评价 |
教研组评价 |
学员 评价 |
师徒 互评 |
导师 评价 |
学校 评价 |
学校 评价 |
通过基于问题、情景设计和个人体验的新教师指导方式,促进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思想转化为自己管理学生、开展教学的实践指南。在一年的指导培训过程中,职业道德与法规内容贯穿培训始终。
三、以双导师制合作共享,建立四位一体的研修新机制
围绕新教师培养工程,主管部门、教师教育学院、中小学校和指导教师有效对接,实现培训目标的一致性、培训管理的常态型、培训绩效的高效化形成“四位一体”的指导体系。
各部门各司其责,通力合作。主管部门负责新教师的入职选聘;市教师教育学院在19所学校遴选出33个学科实践基地,选聘李俊成等64位老师市级导师和215位校级导师;市级导师负责培训课程的实施与优化;中小学校负责新教师日常研修的管理并对新教师进行校级考核。
所有新教师均参加试用期考核,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转正定级。新教师终端考核结束后,将组织新教师市级优质课联评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将优秀为下一轮新教师培训开设展示课,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