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动而训不止——嵊州市初中语文90学分培训开训
作者: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22-04-19 点击数:
4月16-18日,2022年上半年教师专业发展三个“订单式”培训项目之一的嵊州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命题能力提升90学分第一阶段培训以钉钉直播的方式顺利结束。全市74名初中语文教师通过自主选课报名参加了本期培训,培训由浙江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
本期培训班因疫情第一阶段培训改成钉钉直播形式,为确保培训高质有效,教师进修学校师训处与浙江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事先多次沟通,做到原定课程不变,专家档次不降,管理力度不减,互动环节不少。三天的主讲老师不是大咖就是名家,每一位专家的讲座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16日上午,苏州市教育名家王开东在其主题讲座《深度语文的特征与表现》中以实际案例展现教育从分数、学科、价值观到共生传承的四个境界,强调深度语文应立足于学生认知水平,紧扣文本,在教学中不断遮蔽、去蔽、再遮蔽、再去蔽,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智力挑战,使文本的存在意义不断涌现,让学生时时刻刻都有发现和创造的快乐,破除肤浅和平庸学习带来的倦怠感。王老师关于深度语文的论述,帮助老师们深入理解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所体现的教育理念,从而提升文本解读能力,进而帮助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下午,由江苏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旭东开讲,带领参训的嵊州初中语文教师们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真学课堂建设,明确了核心素养要素,提出构建学习支架,以组合问题建构认知框架,以思维导图发展思维框架,以方法辅助构建工具框架,创设情景构建情景框架,这种可视化、动态化、生成性的理论实践操作,引导参训老师们在课堂实践中进一步思考高阶思维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实践途径。
17日上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教研员胡培兴《从中考测评变化看语文教学》的主题讲座,从试卷结构综合化、试题结构情境化、语料选择多样化、能力考查重教材、题组设置重理解五个角度出发,指导参训老师从随文教学、精选文本、提升表达精准度等方面调整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相当实用的建议,如面对试题构建情境化问题,应重视随文学习、注重应用的积累,让日常语文课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习惯,让学生平时的语文学习接“地气”有“活气”,极具指导意义。
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丹青的主题讲座《依据课标,用好教材,实现学考的有效对接》从中考试题入手,结合优秀的教学案例与设计,对语文学习方法、单元阅读策略、学习任务的项目化、综合性学习的价值等进行了全面详实的讲解,阐明了教育学与考的统一性。同时结合地方卷分析考题背后的细节问题,强调应重视课内习题,包括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对它们进行深度思考、活教活用,充分展示了语文大咖的智慧与教学艺术,对参训老师们在一线教学中运用教材实现学考的有效对接提供了诸多具体可施的指导意见。
18日上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兼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孔晓玲的主题讲座《作业管理学科实践》从作业的功能、时长、类型、结构以及布置的主体入手,对作业的设计与管理进行分析,引发了参训老师们很多的思考与感悟,帮助他们真正实现作业“质的增效,量的减负”。孔老师认为“上课、布置作业、出考卷的应该是同一个老师”,指出作业的改革首先指向了作业与教学、评价的配合要求,建议一线教师应该明确作业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从整体学习活动出发,或精心选择,或合理原创以提升作业质量。
下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检测中心教研员蒋德仁的主题讲座《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命题技术》,强调抓住学科共性,以全新而前沿的理论,用更理性、系统的方式介绍语文学科的命题技术,通过论述知识、技能、能力、素养之间的关系,指出一线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读书、做事、做人的多方面的素养,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让参训老师们对语文课堂教学与命题技术的认识与把握。
相信通过此次培训,参训教师能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程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与评价能力。学习,我们一直在路上,期待第二阶段更加精彩的学习内容。
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胡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