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界融合 赋能教师发展 ——记2023年海盐县幼儿园校本研修管理者杭州入园学习活动

作者: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 韩庆艳 时间:2023-04-17 点击数:

春风四月,鸟语花香。为了增强我县幼儿园业务负责人对于园本课程、精品园本课程、园本课程与教材之间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园本研修项目开发与管理能力,4月10—11日,海盐县教育研究中心组织全县公、民办幼儿园业务园长前往杭州市进行两天的入园观摩学习。两所观摩园分别是浙江大学幼儿园大华西溪风情分园和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星河分园。

一、爱和尊重:课程文化中感受团队智慧力量

浙大幼儿园西溪风情分园园所负责人方思斯老师以“融进‘自然’,走向教育本真”为题,向大家介绍了“握手自然、牵手童年、携手成长”的办园理念和“链接生活、对话经验、愉悦智慧,打造属于孩子的‘巴学园’”的办园目标。幼儿园3位骨干教师通过《餐桌上的秘密》、《“银”你“杏”运》、《柚见美好》等故事案例展示了幼儿园“尊重、关爱、支持”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精品园本课程。

星河幼儿园姚明敏园长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幼教集团“爱与尊重”母体文化背景下落实“把幼儿园还给孩子,把孩子还给他自己吧”的办园文化和星课程架构。副园长王超逸老师带领教研团队逐一通过顶层设计、两节集体教学以及基于师幼互动的现场教研充分展示了幼儿园课程审议的星河样式。

二、视界融合:质疑探询中理解儿童真实信息

在课程文化体验基础上,培训班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大学幼教发展中心副主任何黎明老师组织大家开展基于促进儿童理解的参与式、探询式研修活动。何老师以《你的沉默我能懂》教育故事为载体,让在场老师通过发现质疑、扩展演绎、追根溯源、反向推断的技术路径对于“儿童理解”有了更加多元的分析角度和基于事实的跨时空信息表达方法。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儿童理解与行为改变,何特继续以“儿童介入”为关键词,与大家深入讨论怎样通过儿童的在场式主动和被引导介入,不在场的演绎式介入让教师理解儿童的意义从不同视界走向视界融合。学员老师们在自我探询,质疑反思中发生着心智模式的改变。

三、聚焦发展:项目活动中重构课程组织形态

儿童理解和师幼互动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儿童深度学习,助推经验增长和能力发展。星河幼儿园《我了解的大学》和《丝巾创想曲》两个项目活动基于儿童理解的经验分析和目标定位,通过感受探索、观察发现,想象创造,展示分享的实施路径不仅拓宽了老师们项目化活动设计思路,更让大家深入思考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当思考的教育观、儿童观、知识观、学习与发展等理论取向,并在此基础上可以运作的教育组织形态有哪些。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永不停歇的修行。每一次奔跑,都会凝聚更好的教育力量。相信老师们通过此次杭州研学之旅定能收获更多儿童理解的含义、项目化课程建设路径以及校本研修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策略。

  • 附件【图6.jpg】已下载
  • 附件【图3.JPG】已下载
  • 附件【图4.jpg】已下载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