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1.5天的紧张学习与实践,兰溪市初中科学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实践90学时培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以请进来,走出去;专家赋能,理论加实践为核心理念,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场深入探索科学教育的盛宴。
10月31日上午,开班典礼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举行,学员们齐聚一堂,开启了为期11.5天的学习之旅。紧接着的分组活动让大家迅速融入团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下午,学员们聆听了以"做有德之师,培好德之生"为主题的主题讲座,引导大家在科学教育中注重德育培养。
11月1日,携一缕初秋金桂的芬芳,凝一份优质教育的真情。来自杭州 市上泗中学的吴晴晴校长,带领工作室的吕彬老师和苏星星老师 给学员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的课堂。《核能》和《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成为了讲台上的焦点,专家们深入浅出地演示了优秀的课堂教学技巧和教学思路。从教学与研讨出发,可呈现出思维碰撞的火花。精彩的课堂呈现之后,两位上课老师对课堂的教学目的与环节设计进行说明, 之后第二组的两位学员对其分别进行点评。杭州市上泗中学校长吴晴晴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理论知识 和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基于科学思维培育的科学教学实践》讲座, 从科学思维的提出到推理论证、 创新思维、模型建构等要素的体现,分块分布进行详细讲解。大到整个框架的构建,小到 一个细节的把控,无一不呈现出 内容的丰富和精彩。期间吴校长 还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开展 各种主题活动,形成校外资源联 动,激发创新思维的育人活力, 激发学习的内驱力。并且她还强 调要抓住“情境+支架+学用结合”的核心,真正做到备好一节课。
11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郑青岳(正高级)教师给我们带来的两场讲座为学员们带来了新的思维触动。"初中科学深度备课——让新课程的理念落地"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科学教学"让大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11月3日,专家们通过示范课的方式,向学员们展示了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暖宝宝的制作"和"配制生理盐水"让学员们深入了解项目化探究的实践方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东阳市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孙超群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立足项目化探究实践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讲座,从省考前瞻上讲到了求同,包括核心原理的求同和核心素养的求同,阐述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令我们茅塞顿开;又从课堂上讲道理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来,关注学生真实情景下的品格,引领核心素养的考察;从几堂课例上讲到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令科学思维和科学观念融合,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化学习、驱动性任务,呈现学生主体作用。
11月4日,"技术支持的课堂创新"和"教育教学论文的构建与实践"两场讲座为学员们带来了关于教学实践的新思路。专家们分享了课堂创新的案例和论文写作的经验,激发了学员们的创造力和研究精神。
11月7日和8日,在杭州文海中学和高桥中学的听课和讲座环节,为学员们提供了与高水平学校的互动机会。此次我们非常有幸聆听文海中学颜石珍颜校长给我们带来的有关“大概念引领下的科学项目化学习”的专题讲座。颜校长将项目化指向真实世界,将高大上的名词走进我们真实的情景真实的课堂,通过实际项目化案例以及项目化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来告诉我们如何去理解、设计、实施项目化。两个小时的报告一晃而过,大家意犹未尽,希望在接下去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像今天这样的机会去接触来源生活、贴近生活的项目化学习案例分享。8日,"同课异构——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让学员们进一步拓宽了科学教学的视野。萧山区教研员陈亮作了《初中科学核心素养下的探究实践》的讲座,给我们这次的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他积累了大量的案例素材,如土壤中空气测定活动,哈勃的三个发现和多普勒效应,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实验改进等深入浅出,突显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以及深度思维挖掘的必要性。
11月9日,精心准备的分组展示课和说课评课活动在兰溪市育才中学和兰溪市聚仁中学展开。学员们通过展示课和评课活动,互相交流和学习,共同提升教学能力。
另外的三天,线上学习的形式丰富多样。学员们通过在线平台进行讨论、分享和学习,加深对科学教育的理解和应用。
11月10日,结业典礼在庄重和感动中举行。优秀学员们发表精彩的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