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跨学科思维 助力多学科融合
作者: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时间:2023-12-05 点击数:
秋来万物皆佳句,
风起扬帆又一程。
近日,绍兴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关键问题解决”暨陈勇刚名师工作室研训活动在绍兴越州中学成功举行。来自各县(市、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骨干教师、研学共同体成员及陈勇刚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活动由绍兴市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鲁凤英老师主持。鲁老师指出自2017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颁布以来,国家、省、市各级部门都在极力推动课程实施,其育人宗旨、课程理念、活动内容、评价制度等都契合育人的时代要求。特别在眼下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等多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下,高中综合实践领域还有许多可作为之处,希望各县市区高中学校持续开展好课程活动指导、参与好课程各项征集评比和课程实施推进活动。同时,在打造指导教师团队、做好学校顶层设计、注重课程成果特色等方面能不断完善,开发具有学校特色、适合本校生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无止境,研亦无境。越州中学综合教研组组长陈太根整体介绍了越州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群的开发与开设情况。从校情分析、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实施保障五个方面,阐述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及成果,并以“一戏之地”、“镜内镜外”、“生声不息”等传媒实践活动为例,完整介绍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流程。
优质课堂,如沐春风
秋之美,在于果香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朱栋绮老师的《生声不息之谁是第一期——校园播客音频节目设计制作》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指导课,以学校特色项目校园播客音频节目制作为任务主线,制作“越州之声”音频作品。依据新课标理念,朱老师指导学生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创新设计,根据不同效果进行应用分析,在探究过程中将大任务分解成小问题,通过分解问题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作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伴协助等形式完成音频的录制和整合,通过自我创作作品与样例的对比,引出配音与背景音乐的合成,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教师指导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作品创作的快乐。同时,指导教师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学校“越州之声”节目的制作中。
教研结合 以研促教
教无止境,“研”续精彩。在课后研讨环节,陈勇刚、胡仲德、郑国祥、吕金辉等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想法,充分肯定了这堂展示课,从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设置与实施、项目的解构与重构、问题的驱动性、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学科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活动指导建议。鲁凤英老师强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为实践而教,做好引导、指导和组织,让学生从过程中学习,亲身经历体验,学会生活,科学认识世界。
仰高攻坚,笃行致远。省教育厅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方凌雁老师以《跨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定位和操作建议》为主题给全体老师做了高屋建瓴的专业引领。方老师回顾了我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历程,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就是以跨学科研究实践为核心,具有超学科性,在对学生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创新精神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师需要通过该课程,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研究,并在研究中进行学习和成长。同时,方老师基于课程指导意见及相关案例,就教师如何落实课程实践性、做好自主研究、用好案例等方面进行了指导。最后,方老师建议老师们要认真研读《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有关教学资源,加强课程的理论研究,亲历教学指导实践,不断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指导能力。
研精致思,心有所向,方能行远。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柳夕浪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围绕“健康、可持续发展、文明(文化)、服务、规则、公正、安全”等这些伟大的大观念,使学生直面现实生活问题,独立而创造性的运用这些大观念,在丰富多样的经历和无数细节中创造出整个生活的总体样态。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训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起到了推动作用,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新的平台,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有目标、有重点、有章法。各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今后将认真钻研,深入思考,不断创新,扎根实际教学,努力探索综合实践教育新样态,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成长和持续提高,为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实干者
若欲问学何须愁
且迎风雨且徐行
研途皆风景
综实展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