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至11日,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在深圳举办2024年温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班。各县(市、区)教育局分管副局长、政工(人事)科长,各县(市、区)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师干训工作负责人、名师管理工作负责人,及部分业务骨干教师,共60多人参加研修学习。

开班仪式精准锚定培训定位
温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维凯,人事处处长刘添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院长李芳参加研修班的开班仪式。张维凯局长对本次参加研修学习的学员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提高站位。作为既是培训管理者,又是培训者,大家要从区域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谋划布局,做好教师培训的“促进者、引领者、服务者”。二要转换角色。要从“培训者”向“学习者”转变。三要端正态度。要以空杯心态,走进深圳教育,感受深圳文化。四要严守纪律,服从培训管理。李芳院长对本次培训课程和学习任务做了一个全面的解读和部署。刘添梁处长主持开班仪式。

理念更新明晰教育政策方向
1.来来转型理念先行
深圳大学教育学部二级教授、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博士叶文梓为远道而来的温州培训者做《时代转型与教师研修转型》的精彩讲座。叶教授通过“时代的转型”、“教师发展转型”和“教师研修转型”三个主题,高屋建瓴阐述未来的创新型社会,教师发展范式正从“专业教师”走向“觉者为师”,教师是社会的智者、生活的悟者、教育的仁者、人生的行者。教师研修也必将从单一的专业发展走向“自我、专业和社会性”的三维立体发展。叶教授认为,一位真正的教育者,应该同时拥有“未来、跨界、阶段”三种思维,在时代背景、社会系统中,循序教育规律,永远走在立德树人的路上。

2.数字赋能精准施教
“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国家在新时代提出的明确目标,也是“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特级教师石义琦为大家带来《教育数字化转型时代未来教育观》的主题报告。石教授以他在一线任教多年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从“未来学生观、未来教师观、未来课堂观、未来学习观、技术应用观”五个方面深入阐释培养未来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教师要做好“三转五定”——观念转变、应用转型、研究转向,重新定位技术应用、师生发展、课程重构、现代教师和未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教育的首任。数字化转型、技术赋能、以术求道,推动教育的根本变革。

实践取经提升培训管理能力
1.公共管理校园安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盛行,危机公关已经是摆在各行各业管理者面前一堵无法绕行的障碍,特别是在作为意识形态风潮争夺地的教育领域,舆情风险的应对与处置,校园的安全问题对于教育管理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研修班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张宁用生动的案例、清晰的逻辑给大家上一堂智慧、实用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媒体应对》课,大家全程鸦雀无声,津津有味,也受益匪浅。

2.项目管理方案设计
《强师计划》提出,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要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如何通过教育干部、名师工作室等培养模式的创新促进教育家型群体的产生,是新时代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机构提出的迫切要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于慧从“看目标、看课程、看方式、看工具、看结果”五个维度,结合广东名校长、名师工作室的培养项目与学员交流培训方案的研制和实施。于慧教授认为,教师培训者要以研究的态度做培训,要正确认识培训对象本质属性和成长规律,科学建构培训课程,借助具体科学的培训工具有效实施教育干部、名师的培养方法体系,在更大范围内验证和发挥教育家型校长和名师的培养效能,形成培养机构与地方教育部门及中小学校协同创新、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用“互开放、重融合、见成效”的态度和信心集中优势,显化成果。

拓展视野汲取培训创新经验
深圳是一座凝聚着“闯、创、干”之魂的奋斗之城,有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深圳速度就是中国速度。研修班安排走进深圳的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观摩访学。对话他们的院长、师训项目负责人、校长、一线教师,感受深圳教育者实干创新精神同时,也厘清温州未来教师培训的目标和方向。
1.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是一所融教科所、教研室、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教师发展中心为一体,两院两校建制的综合型教育研究院。在教师培训方面,他们协同云端学校和教育信息技术中心,联合高校优质资源,按照“空间混合、资源整合、部门联合、技术融合、评价综合”原则,精心设计培训项目,打造市、区、校三级协同教研与培训体系,全方位实施教师专业培训,为深圳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2.深圳市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
深圳龙岗区是深圳市10个区中教育体量最大的一个区,拥有3.71万名教师,面对如此大规模的教师数量,如何实现高质量的教师研训?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打造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区域共享平台,重构互联共享的教师发展生态。“我们通过功能层的开发、应用层的支持以及技术的保障,为区域教师提供支持,激发教师群体和个人的成长,最终实现区域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院长肖红春如是说。

随后,发展中心名师项目组负责人雷斌、培训常规项目组研修员张秀红、培训部副部长、干训项目组负责人何雨晟、家庭教育项目负责人皮青标,分别就自己的培训成果给大家带来精彩的案例与经验分享。全程干货满满,大家都学有所获。
3.深圳市福田区福强小学
创办于2002年的深圳福田区福强小学地处区域核心地段,教育环境优良,师资力量强大,社会关注度高,是一所非常重视国际教育的名校。学校重视课程建设和校本研修,创新路径顶层设计“种子课程”,统筹推进种子课程、阳光课堂、春风德育、园丁工程、生态校园、绿色评价“六位一体”总体布局,着力在学生心中种下运动、阅读、安全、特长“四颗种子”。在“福果强根 绿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下,学校期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像树一样生长”。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启动教培研三位一体的1234教师发展工程,制定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搭建名师工作室、课题申报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建设、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堂教学展示等平台,构建灵动、多元、创新的建设载体和通道,实现“福强教育”的持续发展。

学校校长柯坚林带领大家参观校园,向大家介绍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校园一体化的设计、与社区打造的资源共享经济、引进第三方物业管理经营等经验,都令大家参观后啧啧称赞。
文化自信弘扬教育家精神
习总书记强调,教育家要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广大教师更要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价值基座,发扬“家国天下”的精神追求。研修班安排“走进深圳 文化自信”课程模块,了解我国改革开放40余年的历史进程,学习开拓奋进的“深圳智慧”和“深圳力量”。
1.深圳大学校史馆
研修班来到深圳的第一天就直奔深圳大学,参观他们的校史展馆。校史展馆的设计以纵横交错的时间为轴,以办学精神为主线,发展沿革为主题,完整呈现学校的创办发展历程,科技感和文化味相得益彰。展厅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照片,每一个物件,每一处设计都生动展现了这所特区大学40多年的成长足迹。

2.深圳改革开放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大型博物馆,同时还是一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们参观了其中“深圳改革开放史”陈列馆,逾千件代表性实物、图片、数百份历史文件和珍贵影视资料,都向我们展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健康向上、勇担使命的主动精神和价值追求。

秉承“培训管理者先行发展”理念,坚守“教师发展‘促进者、引领者、服务者’的角色定位”,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创新打造高品质瓯越教育人才“一营·四坊·五格”培养新模式,系统实施“市·县·校”联动梯队培养计划。2023年,温州市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绩效考核评估中名列全省第一;连续四届荣获浙江省师干训工作先进集体。《一营·四坊·五格:温州市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等3个“师训实践”课题获浙江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自“培训管理者能力提升”项目推出以来,我们不仅推广本地教育先进典范,同时打破地域局限,积极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优秀高校、中小学校学习、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优秀办学经验,始终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行动决心撬动温州市教师队伍建设高品质发展,助力温州“好学温州·优教强城”工程全面实施。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