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主办,杭二中协办的“2012年中德教育研讨会”在杭二中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浙江的实验与德国的经验。来自德国巴伐利亚州的16位高中校长,来自我省的22位高中校长,以及来自我省80多个教师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高中新课改的热点问题。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专员莱斯根先生,德国迪林根教育学院干训部主任施兰普女士、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驻上海项目长期专家凯夫勒先生,浙江省教育厅韩平副厅长,于永明副厅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骆伯巍主任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会议分专家报告,经验分享,中德对话等三个议程,韩平副厅长作了“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思考与研究”的讲座,他指出,新课改实施以来,我省的高中学校都发挥自己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在走班、选课及多样化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社会需要多样化的人才而不是工厂里一个模子‘刻出’的人才,如果工厂化的生产,难出创新性人才和社会需要的人才。”韩平副厅长说,对学生而言不看成绩难过今天,但只看成绩没有明天。他希望校长们和培训机构的领导们通过此次中德教育研讨会,通过中德双方校长们的经验交流,能更加统一思想,提高对普通高中发展的认识;抓住重点,深化和完善新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切实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有所多为有所少为。
于永明副厅长参加了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实施情况的经验交流会,在听取了舟山教育学院、上城区教育学院,长兴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关于高中教师培训经验的介绍之后,他就我省教师培训的发展作出这样几点指示:其一,要充分利用现行的制度促进教师走向自觉发展。制度是建立在不是所有人都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建立制度其目的就是在机制上促进一些教师由被动走向主动、由不自觉走向自觉发展。其二,构建完善培训体系,要形成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相互协作、资源共享的教师培训体系;其三、加强对优秀培训方案、研修课程的收集与整理,编辑优秀研训方案汇编,相互借鉴、启迪;第四,要加强对培训机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整合资源,实现培训、教研、科研的整合,另一方面,加强培训者的培训,省里要加大对培训者研训的投入,大力提升培训者的素质与视野。同时,他指出,各级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校长培训的问题研究,以科学的方法、先进的理论促进我省教师继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
在经验分享中,杭二中叶翠微校长作了“变革中的学校发展”的观点报告,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学校要坚持“三新”概念,学习要讲新概念,教师要讲新追求,学生要讲新标准。杭州十四中的邱锋校长也作了“容短促长,追求卓越”的观点报告。德国巴州的校长也就德国完全高中的办学特色和经验作了介绍,特别是对于学生选修课程的设置作了详细介绍,很值得我们借鉴。
最后在中德校长对话中,中方校长和德方校长互相提问,各抒已见,观点交锋,来自德国巴州迪林根教育学院的校长培训负责人施兰普女士觉得此行收获很大,对中国的高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值得德国学习的地方。于永明副厅长也充分肯定了本次中德研讨会非常有意义,关注的是我省当前的两大热点问题,高中新课改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的完善。本次中德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解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