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结构化教学,共探课堂新范式 --武义县举行基于结构优化的小学数学联结课堂专题研修活动

作者: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 郑惠 时间:2025-03-13 点击数:

3月11-12日,武义县基于结构化的小学数学联结课堂专题研修活动在邵宅小学顺利开展。本次研修活动以“联结课堂”为核心,通过示范课展示、专家讲座、互动研讨等形式,深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化设计与创新实践,为全县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课堂示范:以联结思维激活教学创新

11日上午,三位教师以不同课例诠释了“联结课堂”的实践路径。环城小学王璇老师执教《猜数游戏》,通过“邮递员送水果”“九宫格调整”“规则判断”三个递进式游戏,将抽象的游戏规则转化为具象的操作体验,帮助一年级学生在趣味互动中理解“行与列”的数学逻辑。金师附小陆康老师与荣光国际学校陈蕾蕾老师分别以《认识分数》为课题,前者通过“四次分饼”活动暴露学生经验并重构认知,后者以“猴子分饼”情境激活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半个”到“½”再到“几分之一”,逐步建立分数概念的联结网络。

专家引领:从学生需求出发重构教学逻辑

11日下午,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小学部主任章立平以《基于学生需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为题,结合三堂示范课深度剖析教学策略。他强调教师需“听懂学生的话、编者的话,讲好自己的话”,通过退位减法、数图形等经典课例,阐释如何以学生认知为起点设计联结路径,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迁移。参训教师纷纷表示,章主任的分享为课堂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论。

深度研讨:多维联结促进教学反思

12日,研修活动继续聚焦“度量与运算”主题。王山头小学何嘉豪老师以《什么是周长》为例,通过“操场一周”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测量,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融入周长概念的建构;实验小学叶相红老师在《什么是面积》中以“点动成面”为联结点,通过“摸面—比面—量面”活动,沟通长度与面积的度量逻辑;壶山小学杨莹老师则以《整数“加减乘除”复习》为载体,通过蓝绿圆片情境串联四则运算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加法是运算本源”的联结本质。

课后,三位执教教师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现场通过抽签互动环节,参训教师结合“联结课堂”实施要点展开热烈讨论。县数学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力以《数学“联结行学习”的四个进阶抓手》为题,系统阐释了“联结课堂”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提出“找准联结点、建构联结支架、运用联结思考卡”三大策略,并通过新授课与复习课的课型对比,指导教师如何设计多层次的联结构图,助力学生形成系统性思维。

研修成效:以结构化赋能教学新生态

本次研修活动通过“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武义县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联结课堂的创新范式。参训教师不仅在示范课中直观感受联结教学的魅力,更通过专家讲座与互动研讨明确了结构化设计的方向。正如陈力老师所言:“联结课堂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育人理念的升级。”未来,武义县将持续深化“联结课堂”实践,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向更高质量发展。

  • 附件【说课.JPG】已下载
  • 附件【观摩课.JPG】已下载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