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 共研新教材 赋能新课堂 ——武义县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主题研修活动纪实
作者: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 时间:2025-04-15 点击数:
4月10日至11日,武义县小学数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专题研修活动在壶山小学隆重举行。全县90位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研讨、专家讲座、技术赋能等多元形式,展开了一场关于数学教育变革的深度对话。
一、课例研讨:同课异构碰撞思维火花,真实情境激活课堂活力
10日上午,两节风格迥异的《搭配中的学问》拉开了课例研讨的序幕。钟笑筱老师以“服装搭配”为载体,创设生活化情境,借助数字化互动学具,让抽象的排列组合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感知的思维可视化过程。金东区实验小学盛佳老师则以“日常穿搭”切入,通过“具象操作—符号表征—抽象建模”的阶梯式设计,引导学生在对比不同搭配策略中提炼“不重复、不遗漏”的数学思想。金华市教研员章颖老师带领教师从“教学目标达成度”“思维进阶路径”“师生互动效度”等维度展开研讨,指出同课异构的价值在于“异中求同——聚焦核心素养,同中求异——彰显教学个性”,为教师理解新课标下“问题解决”与“抽象能力”的融合培养提供了新视角。
二、专题引领:作业改革与计算教学,破解教学实践重难点
10日下午,两场聚焦“作业优化”的讲座为教学落地提供了实操指南。兰溪市兰花小学钱晨芳老师以《作业是一个宝藏》为题,揭示作业本中被忽视的“生成性资源”,提出“转化(错题分类)—增值(变式设计)—赋能(个性反馈)”的作业育人三步法,警示教师警惕“机械重复”“目标偏离”等作业陷阱,引导大家从“作业批改者”转向“资源开发者”。章颖老师强调,作业改革的关键在于“让每一次练习都成为素养生长的阶梯”,为教师突破“作业设计同质化”困境提供了清晰路径。
三、低段深耕:解构数位本质,筑牢数学思维根基
11日上午,研讨聚焦低年级数学核心概念教学,呈现两节极具示范性的观摩课:金师附小吴倩老师执教《10的再认识》,通过“小棒捆扎”“计数器拨数”“生活中的10”等多元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10是计数单位的起点”,重构对“10”的深度认知,展现低段课堂“在玩中悟、在做中思”的教学智慧。李俊飞老师的《千的认识》以“方块模型”“数轴演示”为工具,层层递进揭示“满十进一”的数位本质,通过“估数—数数—用数”的完整链条培养数感,为“大数概念”教学提供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典型范例。随后,吴新君老师结合课例作《从“满十变一”到“满十进一”——破解低年级计算学习的第一条坎》专题讲座,从儿童认知规律出发,剖析“十进制”理解难点,提出“操作感知—语言表征—符号抽象”的三阶教学法,为教师突破低段计算教学瓶颈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四、技术赋能:AI工具融入教学全流程,开启智慧课堂新图景
11号下午,金华君华学校孙广斌老师带来《借用DeepSeek赋能课堂教学》实操分享,现场演示“文心一言”“智谱清言”等AI工具在教案生成、课件制作、学情分析中的创新应用。孙老师强调,技术赋能的核心是“解放重复劳动,聚焦深度育人”,鼓励教师善用工具实现“人机协同”,让课堂更具针对性与生长性。
为期两天的研修活动,通过“课例示范—深度研讨—理论引领—技术融合”的立体架构,为教师搭建了理念更新与实践创新的平台。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把新课标理念转化为课堂行动,在新教材使用中深耕“情境化”“结构化”“差异化”教学,让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创新能力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