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筑基优设计 数学赋能新作业——记玉环市小学数学素养导向下的有效作业设计

作者: 时间:2025-04-2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精神,深化“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助力教师精准把握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作业创新能力。由玉环市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专题培训”第一阶段活动在实验小学开展。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日兴,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陈加仓老师,三门县海游街道中心小学数学老师叶柳易、玉环市实验小学数学老师曾珍珍、孙振轩分别给我们带来了几场数学教学上的视觉盛宴。

13日,玉环市实验小学数学老师曾珍珍给我们上了一堂引人深思的《分数的再认识》的课。曾老师在课堂上采用“问题链”引导思考,如“为什么同一分数在不同整体中代表的数量不同?”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画图分析得出结论。同时,结合“分数墙”模型和数轴,直观呈现分数的大小与位置,强化数感培养。

三门县海游街道中心小学数学老师叶柳易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折线统计图》。叶老师通过生动的“芳芳的身高”情境创设与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并体会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浙江省特级教师、台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章日兴压轴带来了一堂思维大开的《数字游戏:拓展课》。章老师通过自由组合数字与运算符号,将数列1、2、3、4、5、6、7、8、9按顺序排列并计算结果为100,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无限可能,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14日,玉环市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孙振轩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平均数》的新授课。孙老师用生活场景举例,更能贴近学生经验;课堂练习注重分层练习题,兼顾基础与拓展;孙老师课堂语言生动,融入表情符号,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作用,感知了数学源于生活。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陈加仓老师给我们送来了《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整理复习》和《运算定律练习课》两节精彩绝伦的课程。陈老师以“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为核心,通过系统梳理、实践探究和分层训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升综合应用能力。复习课和练习课都突破了传统“刷题式”复习和练习模式,以“理—联—用—拓”为路径,将知识整理与思维发展深度融合、将运算定律的巩固与推理意识、模型意识的培养深度融合。为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复习课提供了创新范例;同时又彰显了新课标“用数学思维观察现实世界”的育人理念,为计算教学提供了创新样本。

最后,章日兴和陈加仓老师在讲座中都提出了作业设计的重要性。他们建议小学数学作业可以这样操作:1.布置“一题”研究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2.布置“多解题”作业,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3.布置“题组练习”作业,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培养学生主动建构能力。4.布置“变式练习”作业,克服学生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5.布置操作体验类作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6.布置“主题研学”作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活动最后由实验小学的老师们再次回顾了作业设计的一些过程,提升了老师们的作业设计的水平和能力。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