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锻大变样!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问题导向”教研激活幼儿清晨活力
作者:郑和 郑叶子 时间:2025-09-18 点击数:
一日之计在于晨,晨间锻炼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开端。如何让晨锻不仅“动起来”,更“趣起来”“有效起来”?近日,在温州市龙湾区教师发展中心引领下,龙湾实验幼教集团的教研团队以问题为舵,从晨锻活动的环境创设之美、材料投放之智、组织策略之巧、游戏创想之趣等多维切入,将日常保教现场转化为教研的“活教材”。这不仅是一次对晨锻模式的系统优化,更是一场引领教师重视发现儿童、重构游戏教育理念的专业觉醒,真正让晨间活动成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力第一课”。
教研团队紧紧围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目标,“重视幼儿身体素质培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创造”的理念,融合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塔式·重构”问题教研模式,推动教师从理念到行动的全面升级。通过“三级联动”精准定位问题、“旋转木马”集体研讨、“试点验证”实践优化,实现了从“教师主导”到“幼儿自主”、从“单一动作”到“综合探索”的晨锻新样态。
一、问题发现:三级联动,精准锚定教研核心
集团通过引领者、执行者、实践者三个层级的教师协同合作,广泛开展问卷、观察与访谈,系统梳理出晨锻活动中器械使用、材料投放、场地规划等方面的真实问题,最终聚焦“如何通过器械、材料、场地及游戏项目的优化,提升晨锻活动的自主性与有效性”这一核心议题。
二、集体研讨:“旋转木马”式思维碰撞,塔层互动
教师分成六大运动区域小组,围绕钻爬、平衡、跑跳、投掷、骑行等区域开展“议一议”“写一写”“轮一转”式研讨。借助思维导图、便利贴、轮换发言等形式,教师们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碰撞出“轮胎搭建钻爬迷宫”“小小消防救火员”等创新方案,实现了跨班、跨园之间的智慧共享。
三、行动改进:试点验证与优化,塔层协同
教研成果迅速在公办、民办、乡镇三类幼儿园中开展试点。针对“幼儿对复杂器械玩法畏难”“场地转换耗时过长”等真问题,教师增设难度分层提示卡,借助图片、文字和简单符号组合,以及设计“区域路线图”等实用工具,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挑战自我,显著提升晨锻参与度和运动效果。
这场源于真问题、落地真场景的教研活动,不仅优化了晨锻的质量,更激活了教师以儿童为本的设计思维。晨光中,孩子们奔跑、跳跃、协作的身影,正成为幼儿园清晨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