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为期三天的三门县初中语文新锐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班如期举行。本次培训采用共学共研的形式,主要通过专家引领、合作研讨、经验分享和课堂实践等方式,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三门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何卫兵对参加本次培训的新锐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老师们潜心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将专家的理论引领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实践内化为论文与课题,达到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门县初中语文教研员朱汉芬展示两篇微型小说《界河》《波可小姐》。四十多位新锐教师分六组,开始了围绕两篇微型小说的共学共研之旅。他们携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聚焦任务设计与文本契合度、学生活动有效性及素养落地路径,开展深度教学研讨。各组通过思维碰撞完善教学设计,共同完成汇报海报,展现集体智慧与专业追求。随后,六组代表教师依次进行说课展示,阐述教学目标定位、文本核心教学知识点以及如何通过任务驱动、情境创设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实现语言建构与审美鉴赏的融合,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创新实践。
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语文课程教学论专家陈隆升教授充分肯定了六组代表教师的说课。针对小说课堂教学,陈隆升教授作《从教案到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论新探》讲座,强调以“文学姿态”沉浸式感知作品,注重情感体验与人生关联,借助文学解读工具进行专业分析。他提出利用“大概念”(如叙述视角、反讽手法等)设计学习活动,依据文本特点选择教学点,例如通过《孔乙己》中直接引语和转述的使用,《常春藤叶》“欧·亨利式结尾”的效果,为小说教学提供专业而实用的实施路径。他强调,一是要依据小说体式特点抓准教学点,将文本赏析落实到具体的语言层面。二是关注小说的“空白点”,即作者有意留白、未直接叙述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细节和填补叙事空隙,深度解读文本的深层意蕴,提升文学鉴赏能力。
9月12日上午,三位新锐教师在同伴研课的基础上进行微型小说《界河》和《波可小姐》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
县实验学校吴岚岚老师执教《界河》,以“界河”的象征意义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违令下水”的情节切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物心理,巧妙设置“是否开枪”的伦理困境,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辩,续写结局和撰写内心独白,实现从文本解读到生命教育的升华。
三门初级中学姚超颖老师执教《界河》,以“抉择”为主线,围绕“下不下河”与“开不开枪”两个关键场景,通过小组辩论、文本细读等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小说的矛盾冲突——向往自由、热爱生命与战争对人性的压抑,从而完成文本教学与生命教育。
三门县埔坝港镇泗淋中学杨陈曦老师执教《波可小姐》,以“非典型科幻”为切入点,层层推进,首先通过文本细读和角色填空,剖析机器人波可小姐作为“完美假人”的设定与其背后的深层逻辑;随后小组合作探究老板、顾客与青年三类人物的荒诞行为,在分角色朗读中感受其虚荣、麻木与极端情绪;最后学生续写“AI时代的波可小姐”,从“人被机器驯化”到“人机共生”,展现出对科技与人性的深度思辨,体现“透过荒诞看清现实”的文学力量。
下午,杭州市优秀教师、“富春”名师李政淼老师作《说理:案例-论文-课题的共生逻辑》讲座。他以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案例为原点,层层深入,揭示优秀案例的生成逻辑,深入剖析如何将实践与思考精准提炼,转化为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选题与框架,如何规避论文写作的实用技巧与常见误区,如何将系列研究问题凝聚成体系化、可持续的课题项目,实现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科研飞跃。李老师强调论文、课题源于教学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特质,清晰勾勒出从实践到研究、从经验到成果的升华路径。
9月13日,浙江省教坛新秀、AI+教育孵化器负责人朱力老师带来《从教育出发的AIGC应用工具》专题分享。朱老师从理论到实践,介绍了如何运用角色/背景、风格、方法论、任务、格式这个结构来写提示词,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用AI为我们的课堂赋能的技巧。
浙江省正高、特级教师、全国语文四项全能者程继伍老师为新锐教师带来谆谆寄语:做“四有”教师:有思想、有才识、有技能、有魅力;“三好”教师:上好课、命好题、写好文;“三上”教师:多上研讨课、多上比赛课、多上公开课,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影响力。
最后,三门县初中语文教研员朱汉芬老师从三方面分享了语文教师的自我成长与思考:我是谁?往哪里去?将如何达到目标?新锐教师都是准名师,拥有满满的教育情怀,多阅读多写作,搭建专业共同体,拥抱AI技术,为语文教学和专业素养的提升赋能。
研训之旅,短暂而充实;专业成长,道远必行至。三天的培训在思维碰撞中落下帷幕,新锐教师们收获丰硕,回归熟悉的课堂,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创新的思路、更扎实的行动,蓄力笃行开启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