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澄澈,学意正浓。9月25日--26日,一场以“结构化的小学数学联结课堂”为主题的专题研修活动在武义县熟溪小学如期举行。来自全县的90位小学数学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观摩多节优质课例、聆听专家深度引领,共同探索数学教学中的“联结”之道,助力思维生长。
一、精彩课例:从单点突破到结构建构
本次活动呈现了六节精品课例,覆盖“数与代数”“综合与实践”等多个领域,生动诠释了“联结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首日示范:思维网的精准搭建
9月25日,金华市教坛新秀、武义县学科带头人程琛老师与丽水市名师、学科带头人邹海丽老师带来示范课。《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程琛老师以穿衣搭配的生活情境为起点,设计“实物操作——记录方法——符号表示——算式表达”的递进式教学路径。课堂紧扣“有序”与“全面”核心,通过四类生活变式练习,让学生亲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结。邹海丽老师带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以“14×21”唤醒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认知,再引导探究“114×21”的计算方法。课堂聚焦“运算一致性”,通过点子图与竖式的对照,帮助学生沟通知识联系,将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结构化认知网络。
(二)次日展示:知识模块的深度联结
9月26日,四节课例聚焦不同知识模块,展现了“联结课堂”的多元实践。在《时分秒练习》一课,金雅倩老师通过结构化任务强化认知,并拓展至面积、体积等测量领域,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测量知识体系。浙江省教坛新秀楼雪佩老师的《分数再认识》以学生课前作品为抓手,通过两次深度解读,引导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实现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陶文杰老师上的《倍数与因数》,借助多组算式辨析概念内涵。通过“找倍数”活动明确特征,更以“学号筛选”趣味互动收尾,在实践中强化知识应用。傅梦菲老师的《表示意义相反的量》从“温度”这一已有知识切入,通过“温度计读数”“表示相反量”等任务,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与分界点,最后结合赤道知识拓宽认知边界。
二、专家引领:从实践路径到理论升华
课例展示后,多位专家围绕“联结课堂”与学科本质展开深度分享,为教师提供系统指引。青田县教研员邹立坝从三个维度剖析课堂设计的核心:1. 聚焦生长点:立足学情精准定位,如程琛老师从基础搭配切入,邹海丽老师紧扣算理理解关键,让学习自然发生。2. 着力发展点:提供结构化学习支架,通过操作实践、对比分析等活动,为思维发展提供支撑。3. 拓展延伸点:渗透分类思考、运算一致等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武义县教研员陈力老师两度聚焦“联结课堂”:提出“找准联结点、搭好联结支架、用好联结思考卡、物化联结构图”的四进阶抓手,明确知识结构化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拆解实施方法,建议新授课采用“前联后延中辨析”,复习课运用“内联反思结构练”,推动教学从课堂走向“联结育人”。
此次研修活动以课例为镜、以专家为灯,既展现了“联结课堂”的鲜活实践,又构建了从理论到方法的完整指引。相信参会教师将带着所学所思,优化教学设计,让结构化联结真正落地课堂,让数学思维自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