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优秀成果提炼的价值与方法——云和县小学英语蔡媛媛名师工作室第二十四次研修活动

作者:云和县蔡媛媛名师工作室 时间:2025-10-10 点击数:

为持续夯实工作室成员的科研能力根基,加速教师专业素养迭代升级,助力小学英语学科科研水平整体提升,2025年9月,云和县小学英语蔡媛媛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开展了主题为“课题优秀成果提炼的价值与方法”的第二十四次研修活动。本次研修前后时间历经二十多天,从前期构思到报告撰写,从专家指导再多次修正优化,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真真切切地为成员们打通课题成果提炼的“堵点”与“难点”。

锚定方向,搭建撰写框架

课题报告的质量,始于清晰的思路与科学的框架。在报告准备阶段,工作室领衔人蔡媛媛老师率先开启“头脑风暴”,带领成员们聚焦课题结题报告的核心要素展开深度研讨。9月2日蔡老师结合自身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以“问题导向+成果呈现”为双主线,拆解结题报告的逻辑结构——从研究背景的精准定位、研究目标的清晰界定,到研究方法的科学选择、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每一个环节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细致讲解。成员们围绕《一单五域・画像赋能:山区县小学英语分项等级评价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积极提问,在思维碰撞中逐步明确撰写方向,为后续报告撰写筑牢“骨架”。

精细打磨,优化技术图表

课题报告中的技术图表是呈现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关键载体。9月11日,蔡媛媛老师针对部分成员在技术图设计中存在的“逻辑不清晰、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开展专项指导。她以常见的“研究技术路线图”“数据对比图表”为例,手把手教学员们如何通过合理的版式设计、精准的符号运用、清晰的流程标注,让图表既能直观呈现研究思路,又能凸显研究亮点。从图表标题的规范表述到数据来源的准确标注,从颜色搭配的视觉效果到字体大小的阅读体验,每一处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帮助成员们实现技术图表从“有”到“优”的跨越。

专家引领,破解撰写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课题报告的专业性与规范性,9月19日,课题负责人蔡老师参加《AI驱动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培训,指导工作室成员运用AI技术助力科研。

9月20日,工作室全体成员更有幸接受云和县正高专家张华燕老师的课题专题指导。张老师以“结题报告的常见问题与优化策略”为主题,结合多份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课题撰写中存在的“研究过程记录不完整、成果提炼不精准、反思建议不具体”等问题,并根据工作室的课题提出了逻辑关联和解决方案等方面的问题;从语言表述的严谨性到结构逻辑的连贯性,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建议,让成员们在“一对一”指导中找准改进方向,增强撰写信心。

博采众长,拓宽学术视野

9月23日的研修活动中,工作室有幸邀请到温州市课题研究专家林日正老师带来高端的线上讲座。林老师以“结题报告的创新撰写与成果转化”为核心,结合最新的教育科研政策与趋势,提出“结题报告不仅是研究的总结,更是成果推广的载体”的理念。他通过对比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优秀结题报告,分享了“过程方法可视化呈现”“研究模式深度构建”等解决方案,并就本课题“一核五域”的策略与机制的梳理与提炼,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展开深入探讨。林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为成员们打开了学术研究的新视野。

专家审核,筑牢成果质量

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浙江省中小学教材专家库成员、浙江省教学研究评审专家库成员何黎珊老师对课题的整体研究成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研究思路清晰、框架完整。同时,她强调评价需突出侧重点——五个分项的非纸笔测试分项,小学英语学业质量标准一级与二级的五个分项具体划分,让评价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

云和县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浙江省优秀教研员、丽水市教学名师叶云祥主任在课题研究交流中,对课题的研究价值、实施路径给予认同,认为课题创新性强、贴合实际需求。同时,他提出一个针对性建议:课题核心主题的概念,需做到开门见山,让研究方向更清晰,方便读者快速把握课题核心逻辑。

本次研修活动历时近一个月,从“框架搭建”到“细节打磨”,从“本土专家指导”到“省内专家引领”,工作室成员们在一次次交流与碰撞中系统掌握了课题成果提炼的价值与方法。未来,云和县小学英语蔡媛媛名师工作室将继续以“研”为基、以“行”为要,持续为成员搭建学习与成长的平台,推动更多教师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为云和县小学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科研力量。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