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举办小学数学“数量关系”专题研讨暨“1358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训活动

作者: 时间:2025-10-1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念,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化改革,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与实施能力,9月28日至29日,由玉环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玉环市教师进修学校联合举办的小学数学“数量关系”专题研讨暨“1358培养工程”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在环山小学修己楼四楼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活动作为玉环市“1358培养工程”中入门期、成长期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全市一至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骨干教师及青蓝班教师共同参与。

课例展示环节中,多位青年教师呈现了精彩的教学实践,充分体现了“1358培养工程”对入门期和成长期教师的系统训练成效:

9月28日下午,环山小学吴梓瑄老师执教二年级《解决问题例5》。她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比一比、编一编”等多样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主动辨析,系统构建乘法与加法的数量关系模型。整体设计层层递进,同时呈现了学生思维进阶。

楚门文兴小学苏英姿老师带来二年级《解决问题例6》一课。苏老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购物情境,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表征,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归具体的认知跨越,有效助力学生构建乘法模型,营造出开放而富有启发性的思维空间。

9月29日上午,楚门中心小学张云燕老师执教三年级《解决问题例4》。她以窗花剪纸作品为情境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征信息与问题,在对比中凸显线段图的优势,并启发学生逆向思考,结合线段图创编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深化对小括号意义的理解。

实验小学童礼琴老师呈现了三年级《解决问题例5》。童老师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质疑反思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辨析综合法与分析法,强调厘清信息间的内在联系、紧抓"中间问题"是多步计算解决问题的重点与关键。

现场改课环节特别聚焦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通过“1358培养工程”的实践机制,为入门期和成长期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展示与提升平台:

经过28日晚及29日中午的现场改课研讨,全体青蓝班学员与市骨干教师参与了激动人心的抽签活动。29日下午,朱书琪与张宇鑫两位老师作为"1358培养工程"的优秀青年代表,现场呈现了精彩的改课成果。

坎门海都小学朱书琪老师执教二年级《解决问题例5》,竭力体现吕立峰老师的改课理念。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辨析乘法与加法模型,再通过创编,借力画图表征,突出不同情境中的数学本质,强化“几个几”与“几和几”的模型理解,实现学生对乘法和加法模型的灵活运用与深度内化。

清港中心小学张宇鑫老师展示了三年级《解决问题例4》,巧妙借鉴吕立峰老师的观点,以板贴条形式呈现学生解释算式的思考过程,整理出清晰的解题路径图,为学生后续学习综合法与分析法奠定基础,引导学生领悟"将多步问题分解为多个一步问题"的解题策略。

观点报告环节进一步为青年教师指明了专业发展方向:富阳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特级教师吕立峰老师基于课例分析,阐述了其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观。在问题解决层面,他强调板贴应作为学生思维的可视化轨迹,并通过保障学生独立思考空间,真正确立其学习主体地位。关于数学好课,他提出三个核心维度:一是强调知识结构的一致性,引导学生贯通数学模型;二是深化数学理解,主张通过多元表征达成本质把握;三是注重课堂节奏的艺术性调控,认为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智慧与经验,需在细节处精心设计。该观点为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尤其为入门期和成长期青年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改进方向。

玉环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周金友老师在活动总结中,特别强调了"1358培养工程"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入门期和成长期教师从高位理解课标理念,系统把握教学结构,细致研读学习素材。他提出,教学应立足儿童立场,强化问题意识与结构化思维,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并在课堂推进中体现艺术性,赋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个性表达的机会。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研讨活动作为“1358培养工程”的重要实践,为参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带来一场关于数学教学本质的深度启迪,进一步厘清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转型路径。玉环市小学数学教师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探索、勇于创新,共同谱写区域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