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桐庐县“十二五”第一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员赴京考察
4月23日至27日,桐庐县“十二五”第一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在教育局党委委员兰天明、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梁雍荣的带队下赴北京考察学习。五天的北京之旅既有京城名校的实地考察又有祖国名胜古迹的游览,不但让学员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而且积淀了文化素养。
温暖的四月,宜人的春色,北京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八方来客。怀揣教育梦想,带着无限憧憬,我们踏入北京办学质量的标杆区——海淀区,先后考察参观了培星小学与彩和坊小学。在参观学习中,通过看学校的环境,听校长的汇报,观学生的表演,感受学校的人文气息,充分领略了两所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办学特色、先进的教学理念,深感不虚此行。之后两天,我们参观明皇宫蜡像馆,通观明朝兴衰史;攀登居庸关长城,饱览祖国壮丽山河。我们穿梭于什刹海胡同口儿,走天桥、喝大碗茶、看堂会儿,感受老北京的平民文化;我们漫步在浩大辉煌的故宫,看殿堂、观珍宝、赏园林,沐浴明清两代的皇家文化。
为期五天的考察学习,让我们有机会探取京城小学的办学真经,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具体表现为:
这次考察的两所学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高品位的文化享受。小校园,大文化。学校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重视的不仅是现代化校舍和教育设施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独特校园文化的建设。培星小学一校两址,坐落于风景秀丽的玉泉山下,是一所诞生在部队摇篮,具有红色传统的学校。温馨舒适的阅览室,书香横溢的阅读区,个性张扬的艺术廊,丰富多彩的活动角,充满灵性的陶文化,感叹之余我们也深为培星小学精致的环境布置与浓郁的文化氛围所折服。彩和坊小学位于海淀区中关村核心地带,是一所历史悠久、深受社会欢迎、家长放心的学校。在《依托国学文化提升学生基础素养》核心课题的引领下,学校亲近经典、承续传统,创“国学文化”特色。一墙一角、一碑一柱、一言一行,彰显的是传统文化的魅力;经典诵读、古琴茶艺、国粹京剧……浸润的是国学经典的涵养。校园文化和办学传统使这两所学校处处都有教育功能,时时都有教育机会。
在参观考察中,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要想在众多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打造出属于自己学校的特色品牌。学校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坐标,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有了特色,就有了生命力。培星小学虽然只走过60年的历程,但却有着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秉承“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让想飞的孩子飞得更高,让想跑的孩子跑得更快,让想走的孩子走得更远”的核心理念,培星小学以年青而稳健的步伐,迈出办学的文化特色之路——管理文化激励教师成长,红色文化形成育人特色,研究文化助力专业发展,课程文化满足学生需求。从校长的专题介绍和学生的现场表演中,我们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彩和坊小学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37个多彩社团,为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提供了平台。而“国学文化”是彩和坊小学最为鲜明的特色,37个社团中有国学社团24个,包括书法、刻纸、国画、武术、古琴、茶艺、朗诵等。开展国学教育,恢复文化自信,提高师生素养,彩和坊小学致力于打造的是“有灵魂、有底蕴、有特色”的精品学校。
视野决定宽度,宽度决定高度。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思想意识往往受视域的局限固步自封,而开阔的眼界往往能帮助我们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作为学校管理者,视野和能力往往决定了学校的质量与品位,因此,尤应具备宽阔的视野这一关键素质。而宽阔的视野需要读万卷书,更需要行万里路。北京之旅,是践行之旅,让我们实实在在地领略到京城小学的先进办学理念与办学行为;北京之旅,是文化之旅,让我们在京城特有的平民文化与皇家文化中丰厚自身积淀;北京之旅,是精神之旅,让我们在锤炼个人素养的同时打造团队精神。视野是生命的宽度,越看越宽;思想是生命的高度,越想越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记这一玉律,时刻提醒自己:看得远,想得深,做得实。
京城之行,我们受益匪浅。满载一船星辉,我们将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更为自信的姿态,更为坚实的步伐投入到学校工作中去。
(翁成杰 余晓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