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经典 温润心灵——宁海县《国学经典与教师素养》专题培训总结
作者:nhjsjxxx 时间:2013-12-05 点击数:
中华民族上千年的传统文化,我们这一代还在或多或少地接纳与摒弃,但在我们下一代人中有些文化内容极有可能逐渐从视野中淡化或消失。时代不断进步变迁着,文化的日益开放与包容,使我们无法随意评价某些传统文化的褒与贬。但一个民族的灵魂及国粹是永远也不能在历史长河中干涸的,经典的国学当如涓涓细流源远流长,温润滋养着每个国人。学校作为传承与发展文化的主要载体,为国人提供了修心养性的绝佳场所。身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奉献于经典国学的传承事业。因此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传承国学经典的培训平台,聘请了宁波市教育学院资深教授担任国学班的讲师,开设了《对话国学经典阅读》、《“心有敬而形于外”——礼仪的真谛与核心》、《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师品位与专业发展》、《教师言语表达》五堂讲座。
宁波教育学院徐卫东副教授《对话国学经典阅读》的讲座生动有趣,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际沟通与交往中的自我塑造与自我培养,运用大量的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案例,从成功与失败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际关系、语言技巧与自我情感管理对个人成长与事业成功的重要性。讲座中,徐教授妙语连珠,他极具人文学养与知识魅力的演讲令人折服,博得了教师们的阵阵掌声。譬如说,徐教授用PPT出示了《红楼梦》中的五个不同的女子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史湘云、袭人,然后问:“假如你是男人,你会娶谁为妻,当然不是做情人的哦。”在众人的嬉笑声中,徐教授又指着PPT问:“喜欢林黛玉的请举手。”结果整个大厅无一人举手,徐教授用诙谐的语气说:“不会吧,那么夸张!”最后统计出来90%的老师都选定了薛宝钗,徐老师马上将话锋转向了个人的人格魅力,说林黛玉之所以不被大家接受是因为我们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发生了变化,林黛玉的病态美与说话尖锐刻薄大概只有贾宝玉才喜欢她吧,又是一阵掌声。徐教授又出示几段描写林黛玉待人接物的句子来评析,指出了林黛玉话中有话的说话技巧。而对薛宝钗,徐教授指出她的善解人意,恭敬、温顺有度是当代国人获得成功的法宝之一,品析了古典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艺术,临了还加上一句,其实这是曹雪芹的水平高。让在座的教师都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语言艺术即君子之道,中庸之道。
古典名著的魅力不在于它的时代效应,更在于当代的我们去研究时的现实价值。听了徐教授的讲座后,很多老师都产生再去读一次名著的动力。
很多学者在公开场合会尽量避免触及宗教信仰话题,可陈建飞教授却“明目张胆”地宣扬佛学与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指出宗教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物。此外陈教授的讲座还涉及到西方文化,圣经被陈教授诠释得更加透彻,所有的话题都使在座的教师如春风拂面。当然陈教授对我国佛陀学术的讲述更是精辟,他指出三藏十二部经,乃至无言的身教,不但是今日教育的典范,其实也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育史,举凡世间一切的知识、德性、思想、技能,都可总摄于佛陀的教育范围之内。陈建飞教授手持话筒也没有PPT,他总是站在离教师最近的地方,诙谐幽默的讲述中无不散发着他的渊博学识。
相当一部分人对宗教的理解等同于迷信,似乎这种话题与迷信挂钩不能登上大堂。那是因为我们对佛学的认识仅仅是妖魔鬼怪之邪说。其实,佛学与基督教都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因果报应与劝人为善。陈老师指出基督教更注重现实,就像上文提到的我们很多的理念与精神无不属于佛学与圣经的范畴。中国是佛教之乡,更是佛教胜地,国人对佛教的信仰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对于我们研究教育的人来说,如何将佛学与教育学、社会学有机地整合与拓展是发扬国人精神的有效渠道之一。感谢陈建飞教授使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
卡内基说过:“一个人的事业成功,15%由于他的专业技术, 85%靠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不学礼、无以立。教师礼仪是所有礼仪中最重要的礼仪之一。宁波教育学院牛笑风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她从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形象谈起,以塑造教师得体的形象为旨,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在讲到礼仪的真谛时,牛教授用“心有敬而形于外”和“充内形外谓之美”分别概括了礼仪的真谛、教师礼仪形象的塑造;在谈到礼仪的基本原则时,牛教授提出“自律自尊、尊重真诚、宽容谦和、适度从俗”,并用风趣的语言进行独到的品读。牛教授还就教师的行为仪态作了示范,优雅得体的示范姿势赢得了老师们的阵阵热烈掌声。历时三个小时的精彩讲座为我们送上“一顿实实在在的礼仪大餐”,让我们受益匪浅。
大多数人以为老师善于表达,其实不然,大部分老师在校的话题围绕着学生与课堂教学,对社会的认识有一定的偏差,很多老师的家属都抱怨其在学校里生龙活虎,可一到家就塌在沙发上啥子话都不讲。这说明我们的老师疲于交际,但社会本身就是一门交际学,与家人要沟通,与领导要沟通,与同事要沟通,与学生要沟通,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要沟通,那么交际就成了一门重要的学问。
早就听闻白晓明教授是搞语言艺术研究的,她的讲座内容均来源于实际,提炼于实际。白教授举的案例都是身边的真人真事,说起话来字字珠玑。其中一个较为吸引人的事例是讲夫妻的沟通艺术,白教授例举了一对常人夫妻的故事。话说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一直负责买菜烧饭,而且做得是无怨无悔。白教授亲自上门探究,方得“治夫”良策,一个妻子在家庭中地位并不一定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那种类型,相反只要是沟通到位或者手段耍到家,男当家一定乖乖就擒,女人的可爱就这样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啦。最后,白教授指出在语言沟通中男人幽默与诙谐是取得成功的通行证之一。当然白教授又拿《红楼梦》中人物来论证我国传统的经典语言文化艺术,通过对曹雪芹人物言行描写透视国学文化,其语言表达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淡定从容、高雅而脱俗。
三天的国学经典培训中,教授们全方位阐述了中外国学之典范,老师们受益匪浅,深入地了解中华民族璀璨的国学文化,经典国学犹如最质朴的人生指示灯,使国人对世界有了精辟的认识。学习国学目的是学以致用,古人尚能运用自如,何况今天全新的信息时代?现代人与人的沟通是微妙并且敏感的,对人的认识也是全方位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加强自身的修养尤为重要,国学之学习、传承应该如涓涓细流,绵延不绝,温润心灵。( 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 王锦春 项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