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十二五”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异地实践培训:践行后留下的思考

作者:wljsjxxx 时间:2014-05-22 点击数:

用眼睛和镜头去捕捉发现,用心灵与思考去咀嚼沉淀,用智慧与行动去探索未知,用推论与假设去验证结果,是本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理念的思想历程。为了更宽地拓展校长的教育视野,5月19日至21日,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41位小学校长任职资培训班学员赴桐乡濮院小学和茅盾实验小学考察学习。

创新,让濮院小学充满生机

依托农场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美好情感。陶行知说:古时教育,注重闲时的修养,现今的教育,也注重空闲时的消遣方法。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种种正当娱乐的良好习惯,使他习与性成。濮院小学的“红领巾开心农场”是集科普、童玩、景观、文化、教育于一体的多区域、多功能、多开放的大型生态农场,是培养学生爱校爱大自然的德育基地,是学校打造轻负高质教育特色品牌的实验田。农场占地12亩,共分七大区域,有秋实园、桃李园、百草园、童玩园、农技园、家乡美、快乐大课堂。区域特点明显,功能独特,贴近学生。“在秋实园,我们可以种植各种蔬菜;在农技园,我们可以培育各种蔬菜瓜果的幼苗;在百草园,我们可以栽培各种花卉盆景;在童玩园的野炊区,我们可以煮饭做菜;在桃李园里,我们可以开展生态养殖……”。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积极探索少先队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契合点,序列化地开设主题活动:一年级学生“认识开心农场”;二年级学生“认识农作物”;三年级学生“开心农场开心玩”;四年级的学生“我为农村出把力”;五年级学生“我的农村我做主”;六年级学生“开心农场畅想曲”。参观“红领巾开心农场”,学员们徜徉其中,享受着无限的童趣和童真;驻足其中,呼吸着文化与自然的气息!感悟其中,更是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凭借“一校四区、联锁办学”模式,尽显学校发展活力。如果说开心农场只是濮院小学发展中的一个缩影,那么学校成立起,开拓创新就已经在此埋下了伏笔。2005年,“一校四区、联锁办学”(毛衫城校区、翔云校区、永乐校区和濮新校区)正式形成,开创了农村小学连锁集团化办学之先河,为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学校借助连锁办学的体制优势,科学调配硬件设施,合理流动教师队伍,并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校本教研中,结合学校实际加以创新。“同伴互为益友”成为学校发挥连锁教研,连锁教学的关键之举,而“同上一堂课”就是其中的践行变行,同伴间的切磋和交流提升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加上教师周期性的流动教学促进了四校区教育资源的均衡,提升了濮院小学整体教育水平,有效地消除了家长的择校顾虑。

濮院小学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均衡——内涵——特色”的发展框架,以“一校四区、连锁办学”为根基,探索并实践着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内涵丰厚、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已走过十个年头,这艘航船又将如何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辉煌的下一个十年呢?路茂方校长这样讲到:第三个五年规划,濮小着眼的核心是“和而不同”,寻求学校共性与校区个性的并存发展,让四校区之间尽显竞争的压力、合作的张力、自我奋斗的动力。

陶养,让茅盾小学育德无声

整个出操过程无人指挥整齐有序;用餐时间食堂鸦雀无声。人人践行“光盘行动”……这一个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源自一个跨越十年的课题——《“现代小绅士小淑女”培养工程研究》。自2002年这所寄宿制民办小学建校以来,该校校长邱建伟便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切入口,明确提出了“端庄文雅养成淑女气质,谦恭礼让训练绅士风度”的养成目标,借助“小绅士、小淑女培养工程”这一载体,通过习惯养成、文化滋养、风情展示等途径,多方面塑造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目标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最终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行走在茅盾实验小学校园内,随处可见这样的教育提示:学生公寓门口,“嘘,现在是午睡时间!”食堂门口,“吃饭前,你洗手了吗?吃饭后,你擦嘴了吗?”阅读区门口,“嘘,你已进入了静阅读区!”“茅小”正是本着“教学生行为之礼,育未来厚德之人”的原则,以“十大好习惯养成教育”(珍爱生命,健康第一、生活自理、勤俭节约、规范行为、勇于表达、学做合一,文明礼仪、不忘责任、友善合作)为抓手,以多元课程为载体,关注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在一动一静之间,用“无声教育”让学生成才成人。

考察学习虽已结束,但思考却远未止步。走访两所名校,学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校长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和领导能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深切体会到一个校长若“没有思路,就意味着没有出路;没有作为,就意味着没有地位;没有实力,就意味着没有魅力;没有眼界,就意味着没有境界。”而如何做到“博学慎思、明辩笃行,切实提高自身的价值领导力?”是引发每一位学员践行后必须要思考的一个课题。

温岭市教师进修学校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