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约取 躬行实践,苍南县第三期中青班绍兴挂职实践活动纪实

作者:cnjsjxxx 时间:2014-06-08 点击数:

5月30日,72名第三期苍南县教育局中青班成员踏上了回乡的路程,至此,本次为期两周的绍兴挂职锻炼活动画上了完满的句号。该次活动是本期中青班继第一阶段集中理论培训之后的第二阶段培训项目,旨在进一步提升培训品质、增强培训实效,整体提升我县中小学领导干部后备力量在教研、德育、后勤等学校工作方面的实践管理能力。

整体上看,本次活动设计精细、环节紧凑、务实高效,为每位学员开拓教育视野、提高教育素养、升华教育情怀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挂职锻炼的顺利进行,苍南县教育局人事科和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周密的安排。县教育局多次与绍兴市教育局商讨工作细节,仔细制定培训方案并反复修改,并派出先遣组到绍兴提前做好包括住宿、交通、对接在内的所有后勤保障工作。制定精致的学员手册,明确两周挂职实践活动具体要求和听课、上课、参加会议、访谈等十项具体任务。

5月16日,培训班在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四楼会议室召开了全体学员挂职工作布置会。教育局人事科章锦钻科长对学员们进行了思想动员,阐明了本次赴绍兴挂职活动的重大意义,并从工作规范、业务水平和组织纪律等方面向学员们提出了具体要求。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通领、黄祥鹏则分别从挂职学习内容安排和后勤保障角度对具体工作进行部署。根据安排,学员们在挂职锻炼期间要参加挂职学校的教师大会、行政会议、教研组备课组等所有教育教学会议,要深入课堂听满不少于20节课,还要随机顶岗上课、开展深度访谈、撰写教育日志、全面实地调查、全程跟岗办公、提炼实践报告等。

二、忙碌充实的挂职生活

19日上午,春雨绵绵,绍兴这座教育土壤肥沃、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沉默安谧,满怀憧憬的苍南县教育青年踏上了他们并不轻松的逐梦之旅。19日下午,在苍南县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刘修礼、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黄祥鹏和该班班主任杨成钱、卢立银的协调安排下,学员们分别来到绍兴一中、元培中学、北海小学等12个绍兴名校,各校行政团队在校长们的带领下与学员们进行了对接,至此,本次挂职锻炼活动正式全面展开。

之后,全体学员便投身到了紧张忙碌而又丰富充实的挂职锻炼工作中。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扎进各自的挂职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听课、评课、备课、上课,学员们在课堂内外奔波,也在老师和学生的身份中不停变换。教研会、访谈会、生活会、周前会、行政会,学员们在会议前后穿梭,也在学习与交流的互动中不断思考。在结束了一天的忙碌之余,大家都会在班级博客里相互展示各自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交流工作体验,交流学习心得,也相互关怀,相互鼓励。

学员们的认真学习也引来了县教育局领导的关注,5月25日下午,县教育局局长叶信迪携人事科科长章锦钻、计财科科长陈元松,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杨立先、副校长黄通领、黄祥鹏的陪同下,专程赶赴绍兴看望学员。在学员见面会上,他对学员们提出了极富绍兴教育特色的三字要求,即“静、敬、精”:唯有静心,才能醉心教育;唯有敬业,才能潜心教育;唯有精明,才能参透教育。同时,叶信迪还要求学员以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来学习挂职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以自己最诚恳的态度来展现学员的学习热情。5月26日上午,叶信迪专程前往绍兴一中进行教育调研,与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发祖、绍兴一中校长沈江峰等当地教育人士进行互动交流,并与在绍兴一中挂职的中青班4名学员展开座谈。

三、满载而归的暂别时刻

两周的时间转眼即逝,中青班的学员们迎来了他们与古城绍兴的离别时刻。相比初来乍到时的激动、期待和些许不安,投入工作后的辛苦、忙碌和充实喜悦,此时学员们表现出的是浓浓的伤感与不舍,不舍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舍日益亲密的校园,不舍朝夕相伴的同窗。学员们心里更多的是幸福,因为他们在两周的挂职锻炼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提升了境界、收获了成长。

回家并不是本次挂职锻炼活动的结束,全体学员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活动、结合各自的感悟体会,撰写实践报告和学习论文,并于近期参加统一的实践汇报会,阐述学习体会,接受专家点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无疑是最有实效的,而连续不断地坚持学习才能真正促进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不是走马观花,更不能浅尝辄止,只有躬行实践,才能知之愈明,只有博观约取,才能厚积薄发。

据悉,该班计划培训时间为两年,下阶段培训将赴知名高校进修深造,为学员们的进一步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为了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和增进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该班创建了班级标识,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班级博客。(文/林松 图/陈庆锐 陈足桃 林孝俊)

链接2:苍南教育第三期中青班班级标识

班级标识设计元素说明:字母“CN”表“苍南”,“ZQ”喻“中青班”,右边三点意“第三期”。其中“N”“Z”共用,仿山水之形,既表苍南依山傍海之地域,又喻中青班学员当灵动如水,怀有追逐教育理想的热情与勇气;沉稳如山,兼具书写理想教育的理性和智慧。标识以青年色——蓝、灰绿为主色,形成流畅的四方合围体,寓意“团结、方端、奋进”!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