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校园文化 寻教育真谛——记南浔区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三阶段培训

作者:hz_nxyxzx 时间:2014-09-30 点击数:

根据《南浔区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方案》,围绕“走进沪苏名校,研讨教育管理,提升教育理念,推进现代教育” 这一主题,9月23日至26日我区进行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三阶段培训。重点考察学习上海市、江苏省名校办学经验,进一步深入理解教育内涵,全面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

此次培训,分成中学和小学两组,使考察学习更有针对性。伴着绵绵秋雨,小学组在省师干训中心游小培教授、区教育局人事科副科长沈春芳和研训中心副主任徐勤芳的带领下,走进了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上海市杨浦区杨浦小学,上海市嘉定区江桥小学,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和南京市长江路小学这五所名校,察看校园设施,学习管理经验,感悟办学特色。闻着丹桂清香,中学组在区研训中心杨善宝书记和褚水林主任的带领下,来到了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苏州市景范中学,苏州市振华中学,感受名校风采,聆听课改经验,品味学校文化。教育局相当重视这次活动,沈中心局长亲临现场,和中学组的校长一起参观学习,探讨办学经验,交流提升办学品位的方法。区研训中心的部分主任和教研员也参与了培训学习。

一、品校园文化

名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办学特色鲜明。即“校长有思想,学校有特色,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的领导首先应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育才初级中学,在老校长段力佩先生倡导下,四十余年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实践,从六十年代总结了“紧扣教材、边讲边练、新旧联系、因材施教”十六字经验,到八十年代创立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到九十年代初确立的“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的“三自”培养目标,在国内外教育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我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对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程度,他的办学思想和人格,对学校特色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的学校尽管生源一般,但是教学管理有特色,学校教学质量高,发展比较快,社会声誉好。例如江桥小学创建于1906年,是一所环境优美、底蕴丰厚的百年老校。作为一所上海市郊区与城区结合部的学校,江桥小学的生源比较复杂,其中三分之一是动迁子女,三分之一是外省市务工子女,三分之一是本地孩子。学校通过课题研究,课程改革“差异教学、读写链接”等学术研讨活动,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教学研究鲜活的源泉,同时,也为全体教师专业提升搭建了成长的舞台。语文的“拓展阅读”、数学的“三实践二反思”、英语的“实践性作业设计”、品社的“跨学科整合”,及时反馈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绘本教学,经典诵读,创建书香校园;案例分析、微型课题、网络教研、教学论坛、校际互动……江小的校本研训在立足课堂、课题推进、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中持续发展。这几年,一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课堂教学呈现可喜变化,引起了校长和教研员的浓厚兴趣。

这些名校,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突现课程改革这个核心,“重在课程、严在课堂、实在发展、功在研修”,不断求索,大胆实践,敢为人先,教改精神树旗帜。例如苏州市办学历史悠久的振华中学,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校本课程体系,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功能。编纂出版了校本教材共四种五本:《诚朴仁勇》、《姑苏灯彩》、《仰望星空》、《Eyes On The World》(七年级、八年级)。除了利用校本教材开设相关课程外,学校还开设有心理教育课程,语文学科也开设了阅读课、书法课的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和相关课程的实施,既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同时充分显示了学校在教育改革上创新的思路和勇气。

校园文化是什么,是价值观念、是办学思想、是群体意识、是行为规范、是校园精神与氛围。他彰显着学校的办学个性:生态景观——园林化,环境氛围——人文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教育教学——素质化,师资队伍——专业化,内部管理——人本化。文化是一种凝聚力,更是一种竞争力。是我们走进一所所名校耳濡目染、切身体会到的高于客观存在的精神层面的认识。

二、寻教育真谛

名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给培训班的校长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特别是名校校长的现身说法。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体验告诉我们:办学与培养人才是绝对不能急功近利,需要坚定不移,需要志存高远,需要淡定与坚守,需要有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精神。

苏州景范中学校长顾苏云是一位睿智的校长。她以“先忧后乐”为核心价值的景范文化,凝聚起了景范的力量,也使景范中学在现代办学背景下展示了独特治校的“双面秀”风格,彰显学校特色,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看到孩子们每天快乐地上学,看到老师们每天自觉地工作,是我最大的快乐!”她用朴实的话语诉说着,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上海中山学校的马园根校长,是充满教育热忱的校长。他用“回眸8年课改路,细数点滴寻真谛”的讲座,为我们诠释了教育的全部意义。教育不仅守护着知识,而且守护着社会价值观,更守护着下一代的成长。他动情地说:“我深切地感悟到,校长要像一个放风筝的人,做到心中有天空,眼中有目标,手中有分寸,脚下有土地。校长不仅要仰望星空,对教育有一种梦想、有一种憧憬、有一种思考;更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带着他留给我们的“奥式微笑”走向教育这片沃土……

为期四天的培训考察,我们就是浸润在这样的理念中,这样的感动中,这样的思索中……苏州振华中学优美的校园环境,上海中山小学清晰的办学思路,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丰富的教育内涵,上海新黄浦实验学校精细的常规管理,以及所有学校优异的办学业绩都让我们学到了宝贵经验。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说过:“一所好学校必须是一所有品味的学校,有特色的学校。”我深信,只要校长们能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借鉴名校的办学特色和管理经验,一定能进一步推动南浔教育的发展。只要校长们勇于思考,敢于担当,南浔区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就一定能开创灿烂而美好的新局面!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