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zjteacher.net/newsShow.aspx?level=2&id=1876&category1ID=6&category1Name=新闻发布&category2ID=21&category2Name=培训动态" style="font-weight:bold;

作者:lwjsjxxx 时间:2015-04-20 点击数:

4月11日和14日下午,龙湾区举行小学数学“基于学情任务导学”12学时专题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王小莲老师精心策划,区内中高、三坛等骨干教师团队共同承担,在数学团队的精心组织下,历时2个月的准备,全区所有数学老师按任教年级分班,采用小班化培训模式,2位骨干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开展了“基于学情任务导学”为主题的理论学习、课例分析、小组实践、现场设计、课堂研讨、主题交流等活动,引领全区数学老师进一步进行任务导学

研究,探索“学本课堂”之实践策略。

专题讲座:引领“任务导学”方向

11日上午,各讲座老师基于自己的学习与实践,贯穿自己的教学感悟,深入浅出,围绕核心任务,引发教师思考。

低段1班:区实验小学林蓉艳老师聚焦一年级数学案例,对“基于学情的任务导学设计”的理念与做法进行了梳理与汇报,指出“任务导学”是设计教学中有价值的学习任务;在设计时,我们要去分析诊断学生的学情,我们可以从学习者的起始能力、背景知识入手,同时还要充分关注学生是如何思维的。接着,海滨二小周作日老师作了“基于学习发生的核心任务引领”的汇报,从核心任务的概念与作用,到核心任务的设计与策略,短短一个小时,充分让我们对核心任务有了深刻认识,引发学教思考。两位老师精彩的汇报,让我们体会“核心任务”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深受在场所有老师的赞赏与好评。

低段2班:状元三小的冯秋华老师和温州育英学校的夏殷剑老师负责。上午分别聆听了夏老师的《关注学情——实践任务导学》和冯老师的《以学为本,实践核心问题的学习活动》的专题讲座。夏老师主要从如何做学情分析?如何设计基于学情的任务导学来阐述。冯老师主要从实践核心问题的背景、数学学习活动、实践案例、学习活动建议给老师们诠释了核心问题如何设计的实战经验。通过主题培训,老师们对任务导学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中段1班:横街学校的应钒老师围绕着“核心任务,让课堂迸发美丽”这一主题,从“什么是核心任务”、“为什么要做核心任务设计”以及“怎样才能设计好核心任务”等三方面进行了着重解读,同时理论结合实践分享了丰富的教学案例。随后由区状元二小的陈月初老师围绕着“课堂美丽转身的桥梁”这一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从对“教育,究竟是应该提供火把还是应该树立灯塔”的思考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教学核心任务设计的依据来自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思维提升的关键处、数学与生活的连接点、学习方法的聚焦点、学生认知的困惑处、学生的差异”的观点,为如何设计教学核心任务指明方向,最后提出了“课堂任务导学与预学任务该如何取舍”的思考。

中段2班:黄剑活和王海约老师分别紧扣关键词“基于学情”、“任务导学”、“实践与反思”开展理论篇和实践篇的引领。黄老师的讲座采用了交互式的培训方式,从聊培训的方式入手,轻松地过渡到“什么是学情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的现状”、“学情分析的改进策略”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具体实例《两位数乘两位数》指出学情分析应该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起点研究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起点研究分析等,并针对学情,如何挖掘学生前在、潜在、发展中认知基础进行前测试卷命题指导,給各位老师提供了如何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活样板。

王海约老师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任务导学中的“核心任务”的概念、设计的基本规律、设计的切入点、需要关注的问题几个方面,谈了学为中心的“任务导学” 中核心任务设计的思考、探索,并结合中段数学核心任务设计的案例分析,以生动的实例展示如何基于任务开展导学,推进课堂方式变革,让四年级老师受益匪浅。

高段1班:瑶溪一小蔡月红老师谈“小学数学‘基于学’的核心问题(任务)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做法与想法展开交流。指出我区开展“学本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有的课堂仍然折射的还是以“教”为中心。为了让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应该从备课开始改进入手,注重“学情分析”,聚焦教学的关键问题,根据不同领域的课题,采取不同的任务策略。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新授课课前任务——新授课课中任务——新授课练习任务设计以及复习课的任务设计几方面的内容,真正实现从“基于教”转向“基于学”。让老师们明确不管是怎样类型的课,核心问题的设计必须统帅该节课原有的关键内容和重难点内容,与该节教科书中呈现的各种学科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接着,海滨一小陈国钦老师做了“任务导学中教师 ‘导’的策略”,他通过指导预学、分析预学情况;组织、引导合作交流;指导、点拨学习问题;整理、检测课堂练习等四个环节阐述了 “基于学情的任务导学”是以“学本课堂”理念为核心,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并以《折线统计图》一课为例,讲述实行任务导学的学习变革,借助核心任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高段2班:姜萍老师紧紧围绕“基于学情的活动导学”中的核心概念“基于学情”、“活动”,从优秀活动设计具备的特点、活动设计的原则、设计的类型与策略三方面,理论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向老师们阐述了“如何进行活动的设计”,针对数学教学的不同时段、不同的领域、不同课型以具体的例子向教师们例举了在活动设计经常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吴少春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圆的认识》《圆柱的体积》两课,讲述了基于学情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展学的点滴思考,她指出:要注重文本解读,把握教学的基点与走向;关注学情分析,找准学生的起点;设计教学活动,把控课堂教学的流程,追求课堂的教学策略。只要我们改变自己的观念,在教学中不断磨合、坚持,一点点地改变,那就能改变一点点!

课例交流:探索“任务导学”内涵

11日下午,各负责人将班级教师进行分组,活学活用,进行典型课例现场设计与汇报活动,将理论与实践融合。老师们针对本组分配到的课题 ,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组员们各抒己见,百家争鸣。低段1班以一年级下册中“找规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认识图形(二)”为例,围绕“核心任务”的设计在小组内展开激烈讨论,最后由各小组代表老师进行汇报发言;低段2班分为9个小组,通过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千以内数的认识”等内容,老师们在讨论设计中对任务导学有了更多的想法,也在倾听比较中完善着对任务导学的认识;中段1班现场组建了10个小组,针对“小数的初步认识”、“24时计时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搭配问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这5个课题进行了现场小组任务设计,并进行了交流,分享学习的成效;中段2班则通过抽奖软件产生合作组长,由组长引领各合作组完成相应的核心任务的设计,老师们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总展示,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了一份份科学合理的设计,各组尽展风采;高段1班将参加培训的教师每6人分成一小组,抽取课题进行现场设计核心任务,教师通过研读教材独立完成任务,再进行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推荐一篇优秀的设计派代表发言,其他组的老师进行相应的点评,整个活动有序进行,教师各有所得;高段2班分成8个小组,通过现场抽课题、现场独立设计“基于学情”的课堂环节,展开互动交流,各小组还派出代表展示设计任务及设计意图。

课堂研讨:践行“任务导学”实质

4月14日下午,全区数学又分成3大组进行课堂教学研讨。低段数学教师集永中一小举行活动,首先是永中一小陈丽娜老师展示一年级的《想一想,摆一摆》。课堂中她以任务为载体,巧妙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有趣地学习活动,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接着是永中一小的张赛男老师展示二年级的《有余数的除法》,这堂课以任务引领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思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教学应该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两位老师立足学情,活动任务明确有效,诠释了“基于学情 任务导学”的课堂模式,精彩的课堂赢得了在场所有人好评与掌声。课后两位老师做了设计理念阐述,老师们就“学情研判 任务导学”为主题开展了互动点评,冯秋华老师和林蓉艳老师分别进行点评。

中段数学老师区外国语小学,聆听了状元二小周舒老师带来的研讨课《面积的认识》,从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基于学情任务导学的实际操作策略;感受温碧瑞老师基于“学情分析任务导学”的核心理念展开了工作室一课研究《鸡兔同笼》课例展示,温老师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文本解读,根据学情分析,对人教版原本六上的鸡兔同笼问题现在挪至四下教学,进行教学目标重新定位,从现有学生认知基础和特点上把握教学目标,基于学情、实施不同的策略教学,真正把握数学广角的教学核心价值,成功以《鸡兔同笼》课例展开对数学问题核心的诠释。黄剑活老师给予课堂点评,指出了这样的核心价值的探索,这是一次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

五六年级的课例展示在区二小举行,徐玉燕老师以《折线统计图》为载体,整堂课基于学情,以核心任务导学为主线,思路清晰,干脆明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辨析的过程中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与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海滨二小娄旭初老师上的是《圆柱表面积练习课》一课,让学生挑选有关表面积的题目,让他们明确计算圆柱表面积各要素,在反复的挑选比较中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能力,并针对课前调查中发现的学生错误原因,设计相关的练习,给予优化策略从而有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两堂课中学生学得主动、有效,真正落实“基于学情任务导学”的课堂模式,深受与会教师的赞赏与好评。课后,上课教师进行设计意图的说明和课后反思,教师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议课,围绕课堂变革和学生学习方式、任务导学这些方面展开激烈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课堂作了深入的剖析,为学校课堂变革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

此次研修活动呈现几大亮点:(1)形式别致:本次培训活动以年级段为单位同时分组小班化学习,以优秀中高教师牵头,骨干老师协助,全体老师主动参与,首次采用了智能手机二维码评价方式,让参与培训的教师们有了更便捷的反馈平台,氛围时尚活跃。(2)内容前沿:骨干教师以“基于学情的任务导学”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与课堂实践,进行理论引领和经验分享,各班学员分成多个小组通过现场抽课题、现场独立设计各活动任务,展开互动交流,各小组还派出代表展示课例的任务及设计意图,学员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中,撞击思维火花,在聆听中交换教学思维,再通过三个会场直面课堂教学,有现场说课,零距离互动,骨干点评,充分体现学本课堂理念。(3)理念先进:紧紧围绕“基于学情”主题课堂实践,直指数学本质,践行“任务导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激发一线老师实践热情。

这样的参与式学习培训方式,使每一位学员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激活学员的思维,在短最短的单位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培训的效果,此次活动对今后课堂教学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文/李徐锰、陈彩华等)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