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慰藉 激情起航——记武义县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
作者:jhwyxjxjyzx 时间:2015-06-23 点击数:
为期12天的武义县小学体育教师90学时集中培训,伴随着阵阵掌声在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一楼报告厅圆满结束。来自全县70位小学专职体育教师通过各项竞赛过关斩将,其中陈鹤群等21位老师被评为优秀学员。
在集中培训之前,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邀请县教研室党支部书记、县体育教研员李旭槐和部分学校教师代表作了训前调研。遵循教研员指导,结合老师们的需求,本次培训以规范课堂教学为核心,从基本理念、基本技能、学校特色及课外体育活动四方面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是一次集实践与理论为一体的接地气的培训。 短短的两周时间让参训老师受到很大的震撼,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本次培训学习,让参训老师深深领悟培训专家的风采。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吕子明作了《谈教师专业发展》讲座,还和老师们一起学习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使老师们明确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必要性,加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并要终身学习的理念。省体育教研员、省特级教师余立峰老师详细解读《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明确了纲要设置与完善“必学、限学、自选”三类内容体系,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视角下构建单元教学内容,形成以“单元”为呈现主体的内容体系。“开始有队列,准备兼体能,教材三个一,复习成环形,放松内容化,少讲需多练,安全组织妥。”这35个字概括一堂日常体育课的基本要求,《体育课教学基本标准研究》给大家解开了一个谜团——什么样的体育课才是一节好的体育课。市教研员陈益军老师的一个个详实案例使体育老师恍悟原来体育课可以这样上。此外,李旭槐老师也作了《漫谈小学体育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报告,帮助老师们在教学设计时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程。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体育教研员莫豪庆提出“能力为先,技术在后”的要求,指出要改变课堂教学形态,让学生在动中学习,动中提高,动中发展。培训期间,亚足联A级教练梁光的足球8人制和11人制的战术,以及足球训练课的方法为当今最时髦的足球进校园的运动注入新鲜的血液。县继续教育中心主任傅伟的论文撰写讲座更是一场及时雨,填补体育教师的教科研短板。这些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现今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给大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引了方向。他们的教育科学理论简要精辟,加上课堂实例的分析,为今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教育科学理论及体育竞赛的组织注入了源头活水。
除了理论学习,本次培训还安排了县体育名师、学科带头人以及教坛新秀、优秀青年体育教师为大家上演了8节精彩的示范课,内容涵盖教材各个方面:投掷类的有《双手原地头后向前抛实心球》,球类的有《篮球直线运球》和《脚内侧踢固定球》,技巧类的有《后滚翻》,跳跃类的《蹲踞式跳远》,室内课有《运动与饮水》。大部分学员是第一次见识到正规的训练课,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在乒乓球训练课《正手攻球》,足球训练课《以游戏形式发展队员球感能力》后,还安排学员和专家针对上课教师教学上的优缺点进行细致的点评交流。大家各抒己见,感触颇深,收获颇丰。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明显提升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同时,体育老师们还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胡素萍老师把宝贵的试讲经验传授给大家,邹绿海老师的篮球基本战术、李旭槐书记的篮球基本方法、陈苏美老师的学校业余队组建及训练方法、汤新波老师的队列队形、徐文敏老师的广播操——七彩阳光,都一一体现体育教师精气神和体态美。
有人说:培训是一种打开,打开视野,打开心扉。让不安的内心重新得到慰藉,让迷茫的工作重新找到方向和动力,但关键还要继续前行,关键还要落地有声。体育老师们纷纷表示,回到学校让培训学习融入到自己的幸福生活,做一个让学生幸福,让激情起航,让同行信服的有真本事的体育教师。




( 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 陈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