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组织中小学校长深化课程改革专题培训

作者:ldjsjxxx 时间:2016-10-18 点击数:

10月9日至14日,莲都区中小学校长深化课程改革第三阶段的培训在教育名城南京进行。在南京师范大学的精心组织下,围绕着课程改革中的“开发、建设、校本化、课堂教学”等内容,参加培训的53名学员认真聆听了7场课程专家的讲座,考察学习了3所名校课改的优秀成果,集中开展了两次课改实践经验的交流研讨,为课改的实施和深化提供更多实践经验。

专家报告开拓视野

本次培训的主讲老师,都是来自江苏省的课改专家,或是南京市名校长、特级教师,或是教授、教材主编,他们有着鹰一样的视野,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高瞻远瞩,视觉敏锐;他们有着课改的实践经验,研究深入,开拓创新;他们还有着特级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使讲座的内容深入浅出,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利用自己的视野广度判断未来教育的走向

来自南京市教育局的副书记、省特级教师夏莹老师,给我们作了《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她用了自己去美国考察的经历以及和著名教育书籍《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交流的案例,与我们分享了美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特点和不同,展望了中国教育梦,她说:“教育现代化承载者中国的教育梦。”

“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功能,微课能够满足网络时代学习者、教师和资源建设者的迫切要求”。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导陈波如是说。陈教授通过人们对微课的5个质疑,以解疑的方式作了《微课资源的建设与开发》的讲座。

(二)利用自己的实践高度总结课程实施的经验

佟柠是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中学的教师发展处主任,是国家级成果《锡山中学课程整体建构与实践创新》的主要研发者之一。她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锡山中学在整体构建学校课程体系中形成的三项成果,从顶层设计到课程运行再到课程评价,为我们的课程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课程校本化是要精心规划和实施。”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金陵中学实验小学校长杨新富的讲座《课程的校本化开发、整合与实践》激情四溢,杨校长的童心、爱心和用心将三级课程有机融合,开发、整合出适合自己学校的特色课程,利用自己在文学、音乐、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才华,让课程变得更加生动。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校长、南京市天正小学校长王九红则与我们讨论了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智慧问题,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用了许多案例总结了教学智慧的三个层次、内涵、表现形式和自我发展。

(三)利用自己的研究深度诠释课程、教材、教师发展的关系

南京市教研室教科室主任、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徐志伟教研员在《校本课程与课程改革》的讲座中提出了三个观点,能不能理解儿童、聆听儿童、观察儿童、支持儿童、回到儿童,并向儿童学习;能不能把课程、教材、和教学融通起来;能不能将教研和教学融通起来,并提出了操作建议。

深化课改给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势必会促成教师的专业成长。南京市教研室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陆静的讲座《基于课程与课堂的教师专业成长》向我们娓娓道来,具有穿透力,又有张力。她说:“不要把知识当作学习的目标,而是要把知识当作学习的工具。”陆老师站得高、看得远而又能落地,得到大家好评。

学校考察亮点纷呈

南京是中国重要的兴贤育才之地,不仅有许多著名的高校,就基础教育而言,历史积淀深厚、质量水平一流、名校名师众多、风格特色鲜明。走进不同的学校,就像走进一本不同的书。

培训的组织者是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就像一本教育史书。当我们走进南师大随园校区时,古老的建筑掩映在参天大树之中,很难遮挡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建校到现在,名家大师辈出,李叔同、陶行知、吴贻芳、徐悲鸿、张大千等著名教育家或艺术家在此主政或执教。徜徉其中,当年先辈们的印记历历在目。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其普及教育思想、生活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对中国的现当代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和晓庄学校,就是践行他的教育思想的地方。今天的晓庄学院附属小学(由晓庄学校改名)就像一部教育专著,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南京市名校长、行知教育共同体与课程建设首席专家、晓庄学院附属小学校长鲁照斌在题为《行知教育与行知课程建设》的学校介绍中解释学校教育模型时,用了“教育与生活相连”、“教育与社会相连”解释行知文化的广度,用了“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解释行知文化的深度。随处可见的行知文化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

相比之下,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更像一部现代电子书,其校园设备设施的先进程度让我们望而兴叹,其核心办学理念“素养教育”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学校办学的前瞻性。更让我们惊叹不已的是他们只用了短短10年的时间,将自己和江宁区的中高考数据一次次刷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质量神话,显示了东外的超强实力和现代速度。

最后考察学习的是南京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本用现代手法装帧的又具有文化内涵的书籍。学校地处鼓楼商业区,周围高楼林立,学校镶嵌其中,现代的外表丝毫掩藏不住学校12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课程特色“楹联教学”由外饰到内化,处处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南大附中对教育的用心。

学员培训乐学善学

参加深化课改研修的校长们,从丽水出发到回到丽水,期间的培训生活表现出的超强的团队意识,整齐、勤奋不得不让人敬佩。55个人组成团队,队伍庞大,要有一个人不听指挥就会影响行程,但不管是在乘坐高铁还是培训期间的外出考察学习,都能守时守纪。用进修校陈老师的话说,一坐一室靓丽的风景,一走一道亮丽的风景。培训生活辛苦,培训强度大,每天的安排非常满,有时早上要早早起床,中午不能休息,加上水土不服,期间有学员身体不适,但还是坚持将培训进行到底。

培训期间,老师们乐学善学,孜孜不倦,学得津津有味。用笔记录下老师讲解的内容,用手机拍下需要的图片。在分组讨论时,组员们就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展开热烈有效的讨论,丰富了培训的形式,提升了培训的质量。培训结束,大家仍在微信群、QQ群交流分享优秀作业,图文并茂的美篇、见解独特的佳作上传群里,点赞一片。

“鹰一样的个人、雁一样的团队”,这是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刻在石头上的两句话。用这句话形容我们的此次培训很恰当。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的我们,以此为目标,提升自身的水平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让我们不枉南京之行。

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