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市第一个小班化教学专题研训项目顺利完成

作者:sx_szsjsjxxx 时间:2016-11-24 点击数:

22日至24日,嵊州市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第一个有关小班化教学的专题研训项目“小学数学目标引导下的同伴互助学习策略24学分专题研修”分别在市教师进修学校、市区育英小学、仙岩镇百兴小学等地依日展开,来自全市37所市区、农村小学的66位数学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农村学校生源持续减少,自然小班已成事实,嵊州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责任部门也提出了“用‘小班化’更好地促进嵊州教育的‘大均衡’”的战略思路,省教育厅在2014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小班化教育、教学可以指导、借鉴的成功案例也不是特多,寻找方法,探索规律成了嵊州市33所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的当下之急,事实早已存在的“老问题”变成了“新事物”,这也是培训团队开设本项目的初衷。

22日,嵊州市教体局普教科朱军良副科长、嵊州市教研室田晓军副主任、景宁县教育研训中心副主任陈延福、嵊州市育英小学副校长陈雷钧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参训教师作了《嵊州市小班化教育现状介绍及试点学校考核操作实务》《小班化课堂的评价》《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例谈》等专题讲座。朱副科长从宏观的角度重点介绍了小班化教育的特征、我市小班化教育的现状、“小班化试点学校考核操作实务”等,既使大家了解了我市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情况,又明白了怎么的课堂模式,班级管理符合小班化教学的特征,切合考核要领。田副主任则以一个教研员的眼光点出了“怎样的课堂是小班化教学的课堂”,“怎么的班级教学才是真正的小班化教学”,上惯大班的老师需要“头脑风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陈延福教研员作为一员投身、关注小班教育的先行者,以 “过来人” 身份用景宁县小班化教育的成功蜕变为例向大家介绍了“景宁模式”的核心理念(面向每一位学生),推进策略(以“小”促“化”),三步走建模(课堂模式、教学模式、教育模式),发展目标(全面、个性),最终走向成功的探索路子。陈雷钧老师以一位资深小班上课老师的身份,用具体的教学案例做抓手,凭自己的亲身体会向参训老师讲明小班化课堂教学与大班教学的相同处与不同处。

23日、24日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观摩分别在育英小学、仙岩镇百兴小学进行了“实战演练”,戴海孝、钱媛丽、徐益平、徐波飞四位开课教师紧扣“小数目标引导下的同伴互助学习策略”的培训主题,围绕市教研室制定的小班教育十个“绿色指标”,展示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智慧,充分体现了小班化教学的“学科味”、“学额味”、“学段味”。参训教师真情投入,听课时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议课时不遗漏每一个亮点,评课时毫不客气的点出每一个可以“补上”的“课堂遗憾”。陈延福、陈雷钧老师的总评也是点中“穴位”,切中要害。

三天的培训,紧凑而充实,体现了培训要真正为一线教师服务的培训意愿,达到了办教师满意培训的目的。

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