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之路,成就素养提升——兰溪市教师科研素养提升培训总结
作者:lxsjsjxxx 时间:2018-05-03 点击数:
2018年3月27日至31日,兰溪教师进修学校和兰溪市教科所联合组织了由课题申报负责人参加的科研素养提升培训,来自中小学、幼儿园共205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人员涉及面广、专家阵容强大、培训内容精细,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员直观、全面地了解课题,明确今后课题研究的方向。
兰溪市教科所所长叶升老师主讲课题研究和校园文化两个方面,依托我们当前“百度教育”的背景,例举当前中小学优秀课题,结合当前茶文化、国学、中医药进校园等热点事件分析校园文化的构建过程,分享个人在教科研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内容着实接地气。兰溪教科所方建华老师,非常系统地展示了科研成果总结提升四部曲——实践痕迹化、结构遵体例、拓展讲技巧、提升理逻辑,并将四部曲进行明细化讲解,强调成果总结中各个环节具体如何做的相关问题,结合这一主题进行相关的讨论,内容实用、可操作性强。正如听课老师吴老师的评价:没有奢华的典范,只有低调的实用。
金华教科所书记黄金鑫老师围绕“课题研究的相关策略”,结合教育科研热点问题等诸多问题,分享个人对做课题研究的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尤为重要,它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思维习惯;前期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中,我们不断地整合思考,它有效地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金华教科所办公室主任陈芸老师就“聊聊课题的那些事儿”话题展开,强调选题的重要性,现场扫描二维码进行互动,及时指出选题的关键点,授课内容直观明了。
浙江省教科院规划办主任沈佳乐老师,引入高考作文人生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提出个人在教育科研中的三种经验——可以言说的经验、基于反思的实践性经验、基于自我觉醒的独特和坚守,以参与、互动的形式,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语言传达了做课题经验,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对课题研究有了全新的认识。
杭州市教科所所长俞晓东老师列举省、市级优秀科研成果,阐明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的三个关键要素:去功利、抓启动、善整理,强调“善整理”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指出研究过程中的多种误区,让听课老师在做课题过程中少有许多弯路。杭州市教科所副所长金卫国老师,提出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转化为文本,从题目再析、内容预设、计划导行、资料收集、方法多样、文本表述研究报告的六个方面,强调我们需要培养、提升我们专业敏感性,只要我们做好规划,善于思考,学会模仿,懂得坚持,一点一点地脚踏实地做下去,相信若干年后我们都会成为专业。
杭州市青蓝小学校长娄屹兰老师,结合自身《优化小学生学习过程的新探索》研究案例,提出我们做的课题需要指向教师发展进行,研究过程尤为需要注重标准化和专业化,结合课题组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生动案例,分享课题组碰到的困难以及采用的对策,足见整个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用心、专业。
整个培训课程紧紧围绕“科研素养”专题,重在教育科研的具体实践,为2018年课题立项的老师们明确了科研之路的方向,个人专业成长的目标。
兰溪市教师进修学校 徐建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