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民工子弟学校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班赴浙师大学习

作者:tzyh 时间:2019-06-19 点击数:

6月13日至15日,玉环市民工子弟学校小学数学90学时培训班赴浙师大学习。期间,学员们聆听专家讲座、走进名师课堂、分享学习心得,在忙碌和充实中且行且思。 13日下午,金华世纪实验学校的朱双萍老师和欧阳宇云老师分别为我们执教五年级下册的《包装的学问》和一年级下册的《分扣子》。新课标指出现代教学要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为辅。朱双萍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课标精神。她采用“创设买椟还珠的情景引导探究”的教法和“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的学法,充分利用教具、学具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找出各种包装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层层递进,提升探究深度”是本课教学的一大特点。欧阳宇云老师在教学中体现了本节课的精髓“数学好玩”。她首先创设情景复习分类知识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接着用猜谜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后在解决了扣子的单层次分类后,提供扣子道具,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展台展示等方法,得出“分法不同,结果相同”的结论。此外,欧阳老师安还设计了铅笔分类、糖果分类、学生分类等情景,予以巩固提升。整节课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过程流畅,师生互动良好,亮点多多。最后付国统校长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丰富的专业知识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 14日上午,首先是省级公开课一等奖获得者卓文扬老师为我们执教了三年级《图形与测量总复习》。卓文杨老师通过呈现错例研究,运用“错了吗?”、“错在哪里?”、“你觉得应该怎样做?”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并解决,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第二节课由婺城小学的邵娜娜老师为我们执教四年级下册《图形与几何总复习》。邵老师这节复习课把握“以知识梳理为主,把知识更加系统化” 这条主线,做到知识升级。课后,婺城小学副校长郭冀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郭老师在点评过程中先给我们详细梳理了北师大版教材中有关一年级到六年级教材中图形学习的设计意图。随后他指出了图形与几何总复习的两种形式:一是基于学法指导的知识网梳理的复习课,这样复习的类型的主要特点就是知识的发展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二是基于学生学习痛点的技能辨析的复习课,这类课主要是基于学生原有的错误经验,进行查漏补缺,拓展提升。郭老师还就“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时的痛点在哪”的问题给我们一一总结说明。最后郭老师指出如果以错题拾遗的这种方式进行,可以明晰混淆点,引发学生对错误的认识和反思。 14日下午,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给我们带来《课例研究与教师成长——基于儿童立场聊聊“改课”》的专题报告。斯苗儿老师根据我们民办学校的学生和教师的特点来细致地阐述了“改课”问题。斯苗儿老师指出一节好课的要素应该是有序、有趣、有用、有挑战性。接着,她以多节不同年级段的优质公开课为案例,告诉我们一节课如何做好导入、展开、巩固深入这三个环节。随后,斯老师又总结了“改课”要把握教学设计的要领:1.形成共同价值观,这是好课的要素;2.筛选素材、确定环节和核心环节,这 是构建框架;3.敲定每个环节的主问题,打磨过渡和小结要点,这是敲定细节。“改课”是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成长。 14日晚上,浙江省特级教师郎建胜老师为我们带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数计算》的讲座。郎特先从计算教学的价值给我们讲起。计算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其他学科工具的工具性价值;从发展性的角度看,它还渗透着促进人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它还有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并蕴含着一定的文化价值。随后,朗特又用具体的案例从提出问题、探究算法、明晰算理、类推迁移、巩固提升阐述了计算的过程,阐述了在计算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帮助学生理解。最后,郎教授建议我们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降低对计算步骤与难度地要求,在确保正确率的要求下控制学生对计算速度的要求。 15日上午,省特级教师吴志坚老师给我们带来《让数学学习发生在节点》的专题报告。吴校长主要从笔算乘法、大计量单位教学和认识方向三个重点来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修正方法,他细致分析了教材中每个环节的深意,使我们在寻找数学学习的节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好课,把握数学节点非常重要,而寻找节点往往需要宏观地钻研教材,需要与教材前后联系,掌握全局,方知根本。 为期三天的培训完美落幕,一次培训就是一场学术的盛宴,不仅让学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而且也为他们提供了和专家、同行交流研讨的机会,有力促进了自身专业成长。 玉环教师进修学校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