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写实的对话——记北仑区中小学美术90学时理论集中培训
作者:bljsjxxx 时间:2019-10-26 点击数:
10月23日-26日,北仑区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美术学科80余名教师,在北仑区教师培训中心参加90学时第一阶段理论集中培训。来自省内高校专家、美术名师、教研员从课堂教学和专业成长两个方面进行了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对话。
课堂教学层面,鄞州区美术教研员周信达以“美术课程建设”为入口,认为美术教师需要养成全域审视习惯,不能仅仅局限于本学段的课程,而应该对所有学段的美术材料都要深入研究,才能为本学段的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多维度、多层次的参考和借鉴,才能准确推进写意和写实教学的实践路径。平湖市中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冯国建立足“美术全息欣赏设计”,认为美术教学要建构整体性,从核心素养视角妥善处理好写意与写实之间的关系,要凸显学习主体的全人性、学习内容的全面性、学习主题的全科性、学习环境的全润性。
专业成长层面,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洪复旦从“美术教师学科本体”角度,对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涵和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他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案例为佐证,强调美术学科本体与学科教育功能全面的结合和对话,是美术教师成长、成熟、成家的重要途径。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肖远军选取美术教师专业成长个案,解析了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路径,认为美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就是美术专业能力和美术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其他学科教师的成长是“内化于心”,美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则是“意”与“形”的统一和凝聚。
义乌市美术教研员以“综合的儿童美术课程”为话题,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养成和个体专业拓展路径进行了糅合与对接,并以写意和写实画作的绘画技巧为样例,进行了多种形式和方法的展示,让教师们有幡然顿悟之感。
绘画或写意或写实,前者如梵高的《向日葵》表达的对生命的理解,后者如《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的市井生活。很多美术教师往往对于注重写意还是写实很是纠结。本次培训中,授课教师从不同的视角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读,让参加培训的美术教师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同时,获取了专业发展意象与写实间的权衡和应对的个体思考,明确了今后专业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