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诵 · 涵咏滋味长 ——记2019下温岭市初中语文经典诗文朗读能力提升短期培训

作者:wljsjxxx 时间:2019-11-25 点击数: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古人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如果说写作是一种创造,那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艺术,是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活动。美妙的朗读让静默的语言文字变成声音和画面交织的旋律,用声音直击心灵,传递美好的情感,创造美的意境,赋予作品另一种生命的温度和高度。

11月4日和11日,来自温岭各初中的49位语文教师怀着对朗读的喜爱,参加了由温岭市教师教育学院组织的 “初中语文经典诗文朗读能力提升”短期培训。根据上半年朗读培训班学员的反馈意见,认为一天的培训时间太短,本期培训时间因势延长为两天。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浙江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专家委员会成员、台州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金妮娅老师,对学员们进行了两天的专业指导。教师教育学院的孙凌曦老师主持了本次培训活动。

金老师和学员们从“影响朗读质量的几个要素”讨论起,从何为朗读,朗读的特点,朗读的作用、朗读对读者的要求,朗读的基本技巧与训练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他指出好的朗读者应体会作品的内涵,由内而外的表现作品,不浮夸、不矫情、不拘泥、不玩弄技巧、不滥用特效,而是寓美于朴、寓巧于拙,通过深入揣摩朗诵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绪,用声音来合情合理地展开画卷。 并以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光未然的《黄河颂》、刘禹锡的《陋室铭》、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培根的《谈读书》、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等为范例,与学员进行积极互动。不但解答了大量的理论难题,还引导学员先浸淫到文本中深入解读,再从朗诵的情感处理和技巧等方面进行调整。金老师风趣的语言,深入浅出的分析,激起了学员们的朗读热情。许多学员现场朗诵练习,金老师现场分析,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学员们在一遍遍的揣摩、讨论、练习中,跟着金老师走进文本的世界,回归朗读的本真,在朗读中体味经典的绵长雅韵。

通过此次朗诵培训,改变了许多学员对朗读的片面认知。愿每一位学员渐行渐修,将学习所得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分析、练习、提高,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感受文字的力量,深味经典的美好。

温岭市教师教育学院供稿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