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生活不便、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更会让人产生恐慌焦虑、孤独失落等心理危机,我们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情绪的困扰。复学后,面临逐渐增大的学习压力,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如何做好复学后自己的心理调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众多班主任颇感困惑的事。5月26日下午,小学骨干班主任32学分培训班特地邀请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心理学教授高亚兵老师到钉钉直播间做《复学后教师如何维护自己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为老师们答疑解惑,指点迷津。
讲座伊始,高教授首先介绍了复学后教师存在哪些负面情绪以及情绪障碍的症状,以情绪生理机制理论为依据,告诉学员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存在着自动思维,而自动思维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合理信念(绝对化要求、以偏概全、糟糕至极等)。随后,高教授就给学员们介绍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技巧。第一,给情绪一个出口。情绪积压久了,是需要进行释放的,可以向家人、朋友、同事诉说自己担心的事、焦虑的事、生气的事,这样会有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第二,替代不合理信念。当负面情绪出现时,找一找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自动思维,然后用更合理、更理性的思维去替换它。第三,接纳情绪,与它和平共处。高教授运用“白熊实验”的原理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使学员们了解到当出现负面情绪时,不能去遏制它,而是要去拥抱它,接纳它。还引入了受国际认可的正念疗法,让学员们进行3分钟的正念练习,以助更好地觉察自身情绪。
接着,高教授谈到教师应该如何维护复学后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一,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教师要每天观察孩子的情绪表现,如发现有焦虑、抑郁、害怕等负面情绪,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谈心。第二,用接纳的方式向孩子提要求。当教师对孩子不满意时,不宜采用责备、批评、教训等“不接纳的语言”,而是应该采用传递相信的语言向孩子提要求。第三,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学会用倾听共情的方式表达情绪而不是发脾气。高教授还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了教师在处理孩子负面情绪过程中积极倾听的重要性。
最后,高教授给出了五条锦囊妙计指导学员们如何进行有效的家校沟通。第一,尊重家长(无条件完整地接纳家长)。第二,要给家长以温暖的感受,不是甩锅给家长,而是共同讨论解决孩子的问题。第三,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第四,多共情。第五,积极关注,不要只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才想着去沟通。还给学员们分享了几个非常实用的沟通要诀。
结束的时候虽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但是学员们仍然兴致很高,在聊天室里纷纷留言说:今天的培训收获满满!高亚兵老师实战经验很足,讲座干货很多,太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观点!“共情不等于同意,不等于同情。”“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夸是有技巧的。”“要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一天下来仍觉得意犹未尽。
这一席丰盛的精神大餐,定能拨开我们班主任老师复学后心理教育的迷雾,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修炼我们的教育专业技能,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心“而”言“,因”心“而”动“,在提升班主任核心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去成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