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时代楷模陈立群、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信息学国际奥林匹克金牌教练徐先友等名师工作室落户临安,携手名校名师,打造教育高地。值此,临安新增名师工作室31个,总计达到46个,实现名师工作室18个镇街全覆盖。
坚持高位推动,铸就临安教育的“精神之花”。1月4日是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临安区举行了“时代楷模”陈立群工作室开班仪式。来自临安初中、普职高、研训中心的20位中学教育的骨干学员正式加入工作室。工作室培养周期为三年,是集临安教育引领、普高办学引领、工作室学员引领于一体的高端引领学习共同体。工作室将在陈立群校长的引领下,以研修活动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搭建促进临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普高办学特色运作的良好发展平台,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强、有影响的工作室学员队伍。
工作室在三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教育瓶颈”为研究点,以“名家讲座”为提升点,以“入校诊断”为突破点,以“名校学习”为品鉴点,以“学员论坛”为展示点等扎实有力的培养路径。”陈立群工作室“将会成为中学教育顶层设计的智库,临安教育家的联盟,宏志精神的传承基地。
坚持名师引领,打造乡村教师的“教学之花”。我区现有工作室涵盖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种类别,工作室通过设立基地学校开展活动,现有工作室基地学校从主城区的中心学校延伸到距离城区100公里的偏远乡村学校,工作室的辐射力、影响力正以“冲浪的姿态”向外扩展,活动类型各有特点,有的导师借助自己结对的正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资源组织开展工作室活动;有的组成工作室联盟,通过学科多样互助,开展宜大宜小的主题研修活动;有的通过高校或培训单位的合作来助力高端活动开展;还有的与区内学科主题教研相结合来开展研训活动等。据不完全统计,新设的名师工作室在短短一个月内已举行各类教师培养活动共计80余次。通过各类主题研修,问诊学员课堂短板;通过读书交流,积淀学员理论素养;通过科研指导,引领学员教学研究。乡村教师依托工作室平台,全力提升专业发展。
王崧舟名师工作室自20年6月成立以来,以“一室两基地”的模式,已开展活动15次。工作室在“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课……”系列常规示范课活动中延伸了“导师评课-成员对导师讲解内容进行书稿整理”环节,极大提升了我区乡村草根成员对导师教学思想的二度消化能力。
坚持创新发展,绘就乡村发展的“样板之花”。18个镇街“46朵花”,“一个工作室就是一朵花”、“一个基地学校就是一个工作室样板”。借势而为,扬长而作,每个工作室自从挂牌开始,导师与学员,导师与基地学校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工作室充分发挥导师特长,彰显团队优势,形成基地学校特色。
设立在青山初中的易良斌杭州市名师乡村工作室,立足“一核”,徐展“双翼”。工作室通过搭建平台,组建梯队,抱团前行,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领导能力。三年来,学员发表论文近20篇,市区级获奖30多项,专题讲座或公开课达200多项,工作室活动被浙江在线、《杭州教育》公众号、《临安教育》杂志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有7位成员评上高级教师,有2位成员评上杭州市教坛新秀,1位成员被评为区天目能师。凝聚工作室成员心血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专题学习指导(全3册)》已经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在2020年12月出版。工作室另一研究成果《知行合一富素养----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策略精讲》一书,正在积极编写中,预计在2021年9月出版。
“姚灶华名校长工作室”则定位于小学校长的管理,围绕“做得好、说得好、写得好”的“三好”校长标准,以“学习、思考、改革、提质”为要求,深入学校的实际,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特色创建、品牌树立等诸多方面的指导,深受基层学校欢迎
“许海燕名师工作室”设立在昌化二小,工作室成立之初,导师便面向全体成员提出了“六个一”:即一日一读、一周一画、一月一课例、一季度一公开课、一学期一论文、一年一课题,鼓励乡村教师利用工作室平台,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和自身综合素养。还有幼儿园的工作室特别定制了“工作室学员手册”,构建了工作室的专家团队。
名师工作室播下的一颗颗希望的“花种”,带着满满的欣喜,怀着美好的展望正在孕育、成长,朵朵“教育之花”定会在临安教育的这片沃土上竞相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