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由浙江省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96学分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名家指津活动在新建小学隆重举行。出席活动的有缙云县教育局副局长刘勇武,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徐江峰,96学分小学语文培训班学员。县教研员王见芬老师及其工作室骨干教师也参加了活动。


上午,温州市骨干教师刘楠楠老师和温州市教坛新秀项卫飞老师为学员们展示了观摩课《母鸡》和《海上日出》。


《母鸡》的课堂上,刘老师授人以渔,善于赋能授权,她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得的阅读策略,见识了一只与众不同的母鸡。一场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提升的旅程。《母鸡》的教学设计让人眼前一亮,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堂呈现的效果,刘老师更重视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她将《母鸡》同《猫》置于一处,引导学生通过充分的阅读,统筹思维,体会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语言积累。




项卫飞老师执教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整堂课气氛唯美悠扬,思路清晰流畅。项老师用清新明朗的语调,强调源于内心的体验感受去想象读,把学生逐渐带入到海上日出美景中,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想象力,又让孩子们在读中生景,景中生情。


下午,俞国平老师作了题为《统编阅读教学——思维发展的课例观察》的主题讲座,分别从语用学习带动思维发展、基于思维发展的学习设计、走向深度(学与教的逻辑框架)三个维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了深入的解读。他以诙谐风趣的语言,生动具体的案例,为在场100多名老师带来了一场语文课堂的思维大碰撞。

俞老师首先带领学员们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思考,结合课标中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表述,让大家明确,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到各个方面——创新人格、独立思考、求知欲和想象力、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阅读力的核心是思维力。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俞老师认为,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即内化“语识”、形成“语感”、发展“语用”,三语并举是关键。俞老师用温儒敏老师的话再次论证,学员们在教学中应该用语用的学习带动思维能力的发展。
以《松鼠》为例,根据松鼠的外形特点,联系松鼠的生活习性,让学生在不断联结的学习中思考、深入、发展、提升。用布鲁姆的认知维度理论来说,就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阅读教学时,老师不把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要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最深处,真正读懂作者的内心,让学生思维有增量、有提升。

教材分析环节中,俞老师重点分享了经典课例《好的故事》。教学目标“体会梦境的美好”,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设计中,逐层解“梦”。从生发疑问中产生阅读资料的需要,进而借助资料,理解“昏沉的夜”,再借助资料,理解好的故事,强调思维的经历过程,让思维的发展有路可走、有物可凭、有像可视。


俞老师从整体出发、关联内容、思维链条三方面阐述基于思维发展的导学设计,依次结合《跳水》、《在柏林》、《珍珠鸟》等课例以及一系列“反常态”的有效提问,让学员们瞬间沸腾,原来思维还可以这样反着来,不走寻常路地来,原来有效的思维竟有这样的张力!

最后,俞老师强调了老师要设计契合学生心理和儿童经验的有效学习活动,运用多维助力捕捉盲点,激活问题,联结内外,激发学生的高阶思维,形成关联推进的过程。
教研无界,俞国平老师的讲座为学员们解锁了阅读教学的新姿势,延伸了教学技能的边界,让更多老师看到原来语文可以这么教,阅读可以这样读。

缙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是在县教育局统筹规划下,由县教师进修学校统一管理实施的。整个培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采用专家引领、观摩研讨、课堂实战等全方位培养模式,帮助学员们拓展视野、凝练思想、提升境界。相信参与此次培训的全体学员,都会心怀希望、扬帆起航,追寻教育梦想,实践教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