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课程思政 落实立德树人——萧山区2022年小学德育校长“课程思政”教育管理策略培训报道

作者:朱亚芹 时间:2022-03-31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培养打造一批高素质德育管理队伍,切实抓好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3月22日,萧山区小学德育校长“课程思政”教育管理策略培训班如期举行。基于当前防疫形势,第一周的培训活动以钉钉线上培训的方式拉开序幕。


3月22日下午,学院特邀了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查颖教授为我们做主题为《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的专题讲座。查教授通过“道德智慧、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结果论推理方式、义务论推理方式”为我们详细生动的讲解了如何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专业的理论指导,生动的案例分析,让全体学员带着问题去思考、丰富自己的教育观,让学员们脑洞大开,受益良多。


3月23日上午,学院邀请了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应维华教授为我们做“从《决议》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讲座。应书记介绍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引用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评价和身边好友归国后的感慨,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了解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与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让学员们听了热血沸腾,自豪之感,爱国之情更深更浓。


3月27日周六上午,学院特邀了萧山区教学研究室俞国凤老师做《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区域实践》讲座,俞老师从国家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学校德育目标的需要、国家德育课程实施的现实出发,阐明为什么要实施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并提供了基本操作思路、实践范型、评价标准,以及兄弟学校校本化实践成功案例分析,让我们每位学员收获满满。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强调思政工作与学科教学、教育活动相融合的新思路。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新时代“小课堂·大社会”教学改革,实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找准切入点,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第一周的线上学习带给我们满满的干货和思考,我们会把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思考实践,真正赋予“理想”的课程以“现实”的力量,助力孩子不断生长!





【学员感悟】

戴村镇小 谢立丰:查颖教授以“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为题,通过大量详实鲜活的案例解读了道德智慧的释义,道德判断与道德推理的辩证关系并详细生动的讲解了结果论推理方式和义务论推理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使用策略。查教授在授课过程中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并给与学员自主思考的时间,使我们对道德智慧这一关键词有了更直接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的道德智慧是教师把握人生、洞悉社会、妥善处理各种关系的智慧。教师的道德智慧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合作精神、反思能力和获得职业幸福感等特性。做一个有道德智慧的教师首先需要有追求,对教育的一种美好的追求,对教育的一种责任感;其次是要认识、了解、研究学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第三、有人格特征,体现在有爱心、懂得尊重、懂得维护;第四、要有创造性,只有不断的创造创新才能使我们的道德智慧不断提升。


    

 大桥小学  徐娃:窗外阴雨绵绵,却阻挡不了大家的学习热情。线下改线上,又是一番别样的画面。本次培训,邀请了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德育研究中心查颖博士,为我们进行了主题为《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的专题讲座。查博士不仅给出了具有专业性的理论指导,还通过三个案例让全体学员带着问题去感知、去思考、去丰富、去验证自己的教育观。道德智慧,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尊重每个学生的价值,帮助每个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过有意义的人生。对于怎么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今天的讲座内容让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拥有道德智慧。我们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时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立德树人是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教师,共同助力孩子们成长!



宁围小学  胡建江: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奋斗,从小到大,不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总结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通过学习,使我们看清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百年恰是奋斗正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辜负革命前辈付出的热血,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岩山小学  倪涛锋:尽管春寒料峭,但挡不住学员们高涨的热情!今天是小学德育校长“课程思政“教育管理”策略培训班开讲的第二天,我们迎来了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应维华教授。

应教授从中国共产党三个重要历史决议引入,结合俄乌战争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从“海空卫士”王伟壮烈牺牲无法返航,到2021年3月底,阿拉斯加中美2+2高层会谈的铿锵有力,到孟晚舟女士的平安归国,从外交层面得出“中国强起来了”的结论,从而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讲座中,应书记介绍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引用国外媒体对中国的评价和身边好友归国后的感慨,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了我国日新月异的时代风貌,了解到了我国在脱贫攻坚与数字化建设等领域取得的卓越成绩,也明白了我国为何要成为如今的“基建狂魔”与“数字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机会是远大于困难的。只要我们坚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不断前进,总能把困难都变为成功路上的铺路石。



世纪实验小学 章明学: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鲁洁先生曾说过:在课堂中,能听到孩子们的呼吸声,能听到他们心灵成长的脉搏,这时候我才知道我所做的事是不是真对头了,我所做的教育是不是真正针对儿童的发展。诚然,这是我们每位教育人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俞老师的讲座生动具体,从国家德育课程改革的必然、学校德育目标的需要、国家德育课程实施的现实出发,阐明为什么要实施德育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并提供了基本操作思路、实践范型、评价标准,以及兄弟学校校本化实践成功案例分析,为我们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路径。

在俞老师干货满满的讲座之后,需要我们每位学员继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思考实践,真正赋予“理想”的课程以“现实”的力量,助力孩子不断生长!




坎山小学  沈海军: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一直不清楚这一理念的具体内涵。今天聆听了区教研室俞国凤老师的《区域推进国家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探索》后,有种茅塞顿开之感。

俞老师从对校本化课程的思考、理解、实践三方面的思路分享入手,以我们区内学校成功的课程为例,如新街小学的“花木节”、“苗苗评价本”,银河小学的新生入学周等,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德育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思路。其次,俞老师又从精选课程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了德育与基础课程整合、与信息技术整合开展教学,避免了重复教学。第三,德育应该与生活结合起来,俞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活发现式的课堂、生活对话式的课堂”。

今天,俞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让我们明白了德育课程不管如何实施,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把学生的发展放在课程建设的核心位置上。


                                                                            通讯员:萧山区浦阳镇小  徐丽娜

                                                                            审核:萧山区教师发展学院  朱亚芹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