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行”同步 “比评训”联动 “选培用”融通——瑞安市教育干部培养的新样态

作者:瑞安市教师发展研究院 胡学森 时间:2022-06-10 点击数:

“这次名校跟岗实践,让我们理解了从系统视野看到教育要素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1+1>2’的增值效应,也看到了学校育人机制的协同作用,这也是对‘五育融合’的‘融’的真正理解。学校不能满足做有‘长短腿的瘸子’……”

“一周跟岗学成归来,身为瑞安教育校级后备干部的我们,用取到的真经的该为自己学校做怎样的努力……”

“跟岗学习虽已结束,但工作的冲动已生根发芽,我觉得,一切才刚刚开始。比如项目化学习,我们学校虽然在项目化学习上资源、条件、形态等方面与安阳实验小学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学校也可以运用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家门口高质量教育……”

“瑞安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有什么?未来学校的标准和定位是什么?”“在双减背景下,县域教育治理中如何做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区域教育样板打造中,我们集团化办学该有怎样的布局和举措才能符合瑞安特色?”……

这是近日举行的瑞安市第七期教育中青班跟岗实践汇报会,七个小组学员代表的汇报发言和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黄海波的追问互答与点评指导。也是瑞安教育干部培训的一个片段,一种常态,学员在研训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学思行、做中学、学中做”的研修,让管理能力在创造性解决具有一定难度的实践问题过程中“长”出来。

近年来,在瑞安市教育局党委高度重视下,人才强教,内涵发展,打造了“符合实际、具有特色、富有成效”的教育干部培训新样态。

一、“学思行”同步:让教育干部“能”起来

如何破解当前教育干部培训“低效性困局”与“深水区改革”问题,瑞安教育干部培养一直注重学习跟进与工作改进“同步”、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同频”、干部研训与教育改革“同向”,让培训真正“看得见”。

瑞安市教育中青班,又称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培训,参照校长任职资格专业标准组织实施,探索出教育中青班与校长任职资格班“二合一”培养新机制,努力做到新任校长“先培训后上岗”,减少了重复培训,放大了培训效益。坚持“理论引领与实践活动结合、工作内容与学习课程对接、集中培训与自主研修互补”的要求,按照“团建军训、理论引领、项目研修、跟岗实践、模拟训练、读书修炼”六大模块,开展“坚守理想信念、提升道德素养、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试外部环境”八项内容,落实“真实制订一份发展规划、认真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共同精读一本教育专著、跟踪研究一位名优校长、策划实施一个行动项目、示范上好一堂教学好课、有效帮扶一位后进学生”七点行动,通过“系统性培训、项目式学习、行动化学习、自主式管理”,达成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胜任校长岗位履职能力的培养目标。

“在这里,我们俯察内心。认识最深刻的自己,认识‘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认识生命的高度、宽度、深度、厚度。发现最好的自己,发现热情、向上、团结,发现情怀、责任、担当。明白自己的价值和肩负的使命,把汲取的教育理论、管理哲学,蕴藏为教育管理者的‘尝试’,内化为如泥土般朴实的‘良知’。在这里,我们脚踏实地。我们学以致用,预测、计划、组织、协调、决策,日渐纯熟;我们真抓实干,教育、管理、科研、教学、评价,样样在行。我们竭力找寻一个支点,或课程,或文化,或活动,或制度,或评价,将创意付诸实践,精心耕耘……”“学习出思想,出思路,出行动,出教育生产力”“培训让我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教育则是引领孩子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是学员们的研训感言。

教育中青班促进广大中青年教育干部“动起来”“能起来”“会起来”,进一步充实壮大了教育干部“人才储备库”,为全面提升瑞安高质量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也形成了区域教育干部培训特色。

瑞安在做好后备校长、骨干校长培训的同时,加大了名优校长培养力度,以“主题式研修、任务式驱动、诊断式改进、集群式发展”为抓手,实施“理论引领、行动学习;名校跟岗、比较研究;返岗实践、诊断改进;成果展示、示范辐射”等课程模块,促进理实相融、知行合一,培养一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思路清晰、办学业绩显著,能够为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校长。

这班校长在讨论:“双减”背景下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路径:2022年1月6日,瑞安市第二期名优校长高级研修班第二小组的参训校长在云周周苌小学进行实地研讨活动,所有参训校长就着当下的热门话题“双减”,广泛深人地探讨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新观点,自家学校的新举措。

2022年2月10日,新春伊始,上班还刚几天,第二期名优校长高级研修班全体学员集聚市教育大楼会议室,同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市教育局领导班子、市教育发展研究院研训团队进行了一场学校发展诊断会。围绕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困惑、双减背景下的质量提升、学校课程开发与应用、未来教育窗口学校的打造、未来教育的规划与发展、高中高品质学校的发展之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系主任胡耀宗教授等十来位专家给学员学校改进工作“把脉问诊”找问题,“对症下药”开良方,期待研修过程中“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

从学习到行动,从想法到做法,如何创造条件支持校长们学习转化、成效显现,使培训真正产生“教育生产力”,很多时候需要给予行政部门系统支持与生态再造。特别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盘根错节,纠缠在一起,简单培训或个人行动不一定奏效,综合治理势在必行。我们在实施首期“名优校长”培养工程,在投入100多万元培训经费的同时,为推进基于品牌塑造与特色项目建设的学校改进项目116项,教育局还给予可行性重点建设项目扶持经费83万,同时做好其他配套经费拨款,让“巧妇有米可炊”,让培训项目真正落地。有力推进了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至善教育”、瑞安市实验小学“通合教育”、瑞安市莘塍中心幼儿园“幸福教育”等学校品牌创建稳步实施,实效明显,《浙江教育报》曾作专版报道。

二、“比评训”联动:让教育干部“亮”起来

一年一度的瑞安市中小学校长论坛活动和教育学术节已成为广大教育干部“展才能、说良策、树形象”的擂台、学校管理工作“晒成绩、找差距、增动力、出成果”的平台、校长专业成长“互比互学、交流交心”的梯台、教育高质量发展“共商、共享、共赢”至美教育的舞台。论坛活动让有教育情怀、有创新实践、有成果呈现的教育干部走上讲坛,立足当前,畅想未来;邀请教育专家、知名学者把脉瑞安基础教育改革现状,评点教育现象,解读教育热点,对教育实践和社会舆论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提高广大教育干部、教师思考教育问题的前瞻性、深刻性和系统性,激励教育干部破解教育难题的使命感、自觉性和创造性。

正如一位参加演说的校长所言,为了准备这次校长演说,几个月里翻阅了二十多本教育管理书籍,重新梳理了十几年学校管理的得失成败,也是促使自己静下心来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收获真的很大。凭心而论,其他参加现场演说的校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方显英雄本色,唤醒的是成百上千教育干部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担当意识、质量意识”,提振了广大校长“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同时,每年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征文评选和现场演说活动。五年共收到参评作品1955篇,评出获奖作品1331篇,获得一等奖206篇,按年度分别编成《我的办学主张和办学实践》《我的阅读观和教学梦》《我的教育情怀和管理智慧》《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教育管理的瑞安样态》《高质量育人的瑞安实践》,供全市广大教育干部交流学习使用。

每届学术节与论坛活动,参加网络直播观看活动的均在十万人次以上,这既是是一场教师学习会,也是一场教育宣传动员会。特别是每场论坛教育干部的精彩演说与有关信息都及时通过“瑞安教育发布”等网络平台进行推送,每则信息都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关注,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点赞。有时评作者议论“原以为这种校长论坛只会呈现一些空头的教育理论、花俏的管理方式、漂亮的文化模仿和枯燥的经验总结,夸夸其谈而缺乏实质内容,报喜不报忧的自我表扬。难能可贵的是许多校长从自己面对的教育现实出发,不讳言不回避其中存在的种种尖锐矛盾,并且身先士卒在困境中努力实现突围。这方面乡镇校长表现得尤为出色,结合学校实际从一点一滴的改善做起,也使更多人知悉并理解他们办学的苦恼、艰难,并为他们矢志不渝的坚守和改革点赞。”有家长在某校长发言稿下留言“学校自从您来了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家长和孩子们的福音!用实力让情怀落地,为您点赞,好样的!”有学生N在自己的校长报道下发言:“校长真的好,在初中最后一年来真心觉得这个校长好。超级喜欢校长讲话。” 一位担任论坛现场评委的老教育干部指出,“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未曾见过这么大规模的真刀真枪做真事,这是瑞安教育的一大幸事!”

通过论坛与学术节活动,“以比促训、以赛促训、以评促训”,让教育干部“比起来”“晒起来”“亮起来”,产生巨大的“磁场效应”,在全市教育系统逐渐形成重视优秀人才、发现优秀人才、举荐优秀人才的良好氛围,在教育干部队伍中形成人人“思做事、谋全局、促发展”的良好风气;围绕办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最大限度地畅通广大校长建言献策渠道,促进优秀人才管理智慧的释放与分享,汇聚了一批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办学经验。自2017年来,已有540名校级干部及校级干部后备人选登台演说,172人获得现场演说优胜奖,催生了教育干部中的优秀人才,尤其是青年教育干部的脱颖而出,为瑞安教育持续优质提供新鲜的后备力量。

三、“选培用”融通:让教育干部“担”起来

事业的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教育干部培养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工作。近年来,瑞安教育干部培养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布局和整体性设计,围绕教育干部“选、培、管、用”全链条,打通了“阻堵点”,走上了“快速路”,制定出台了《瑞安市中小学(幼儿园)校级领导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和管理的意见》、《瑞安市名优校长培养计划》等系列文件,明确培养目标,强化保障机制,优化成长路径。

一是加大了教育干部培训培养的“力度”。通过组办“教育中青班”“名优校长高级研修班”等各类培训、举办“校长论坛”等路径,开展全方位精准化培训,为优秀教育干部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舞台、拓展了空间。

二是增加了教育干部人才储备的“厚度”。经过论坛、学术节等各种人才选拔“练兵场”“擂台赛”“点将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强中选德才兼备者”,考察、审核、选拔校级后备干部与名优校长培养对象,建好教育干部的“蓄水池”,充实壮大“人才库”。

三是加快了教育干部成长成才的“速度”。瑞安教育中青班自2011年启动至2022年,已培训七期375人,所培养的干部中已有相当数量的人走上了校长或重要管理岗位。首期“名优校长班”高级项目研修还不到一年时间中,参训的32位校长所在单位获县市省乃至国家级荣誉132项;培训刚结束就有7位校长评为市、县级名师名校长,并得以提拔重用,产生了“雁阵效应”。

四是提升了教育干部管理监督的“强度”。比如局组织人事科配备专人全程参与“教育中青班”研训活动,全面掌握教育干部在学习培训期间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成果,将学习工作表现与干部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起来。局党委也非常重视每一期学员结业的考核评定与项目组的举荐信,提振了广大教育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实事、干成事”的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培训为选拔任用教育干部提供了客观考察评价的依据;同时选拔任用为教育干部培训培养确定了目标方向、提供了重要动力。干部学习是为了用,这里的“用”既包括学以致用,也包括提拔使用,让优秀教育干部“用起来”“当起来”“担起来”。教育干部培训一直在路上,我们努力让培训培养真正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力量。

  • 附件【6.jpg】已下载
  • 附件【3.jpg】已下载
  • 附件【2.jpg】已下载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