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市城北学校举行“善能”啃读坊阅读分享活动暨“1358”青年教师读书汇报活动

作者:玉环市城北学校 潘 垚 时间:2023-12-04 点击数:

12月4日,玉环市城北学校“善能啃读坊”和“1358”青年教师团队开展以“叩问学习本质 深耕教育阅读”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深入研读《学习的本质》这本教育著作。

首先,陈丽娜老师提出了“学习即改变”的观点。她认为本书引言中的一段话发人深省:人们总是把重点放在“教”上面,“应该教什么知识”。密集的学习任务使学校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数、成绩单、书面测评题、评语、考试、比赛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她分别从学习是什么、先有概念、教师可以做什么、面对未来的四个思考这四个方面谈了她的阅读心得。最后,她提醒老师们,有效的策略还是要在对学习行为复杂机制的管理中寻找,这就是教育科研的意义。

接着,蔡中婷老师也发表了她的看法。她提到了两个概念词——“解构”与“建构”。为了让这两个核心词更通俗易懂,蔡老师举了她在《平移与旋转》磨课时的思路与经历,她提出学习是先解构,再建构,通过新老知识的碰撞,也就是文中说的“对质与自我发问”,刷新以往的认知体系。接着蔡老师还提出了“学习的思维助手”的重要性,她以不同的课例为例子,分享了“学习思维助手”的不同形式,即图像、图示化、模型、从模型化到记忆……

王红艳则介绍了这本书的作者、书籍简介,她认为这本书重点阐述了在于对今天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做系统性的分析,并总结和提炼了一些建设性的应对方案。她读完书最深的感悟是教学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而是一种慢的艺术,一项复杂的任务,既有心理要求又有技术要求,而教师既得有耐心,又得有想法,善创新。

“怎么学习?为什么学习”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曾莉丽老师在读完这本书之后得到的最大收获。她提出书中的理论——学习的三个流派,即直接传授派、条件反射派、建构教学派。她认为建构教学派应该推崇,因为学习需要动机与兴趣,动机的产生,最初取决于他的需求。曾莉丽老师还将《学习的本质》与数学课程标准做了对比,提出图示化、模型化、思维助手的重要性。

读书致远,只有在不断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才会溢满温馨的人文情怀,我们的课堂将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才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教育的浪漫和深邃。叩问学习的本质,带着希望不断前进,让我们多一点坚定、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实践、多一点思考,从自己的课堂改变起,深度挖掘“学习的本质”。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