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新课标,聚力新课堂 ——武义县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

作者:武义县继续教育中心 时间:2024-04-19 点击数:

4月18日,武义县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圆满结束,本次培训由县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局教研室联合组织开展,全县60位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教材理念下的信息科技课堂教学。

来自金华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张霖老师带来《信息学奥赛介绍与经典算法思想》讲座,并手把手带领学员搭建奥赛训练平台。省特级教师韩峰结合自身专业成长经历展开分享,启发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金师附小的潘洪波老师通过案例分享介绍编程算法,提出算法教学需循序渐进,注重方法。

信息教师的成长除了技术线,还有教研线。浦江县教研员何菲菲从课标出发,针对日常教学实施常见问题,聚焦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提出建议。浙师大的阮高峰教授则从学科教学的概念模型到整合模型进行分析,启发学科教学新思路。而结合当下情境化命题,东阳市教研员吴巧丹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以项目化为基,谋大单元教学。县名师潘献明、市教坛新秀袁兆名老师也在培训中关于新教材方面积累的思路进行了分享。最后,县教研员叶伟谊老师结合当下课程的“双新”背景,落实到教学的实际环境,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提出实际建议,倡导设计的情境化主线。

本次培训共有十位老师带来精彩纷呈的课堂实例。来自浦江的潘瑞丰、黄凯老师分别带来五下《条件计算》和《循环结构一》。潘老师以研究“人工智能家居”为项目串联整节课,在项目中带领学生一步步体会各种抽象的方法以及抽象的过程,落实教学重难点;黄凯老师以“无人汽车驾驶”为切入点,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厘清循环的概念,任务单的设计夯实了知识。来自东阳的应豪睿、潘磊弘老师分别带来的是八上《图像识别技术》和七下《传感器的应用》。应豪睿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设计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了解了图像技术中卷积核、滤波器的原理。潘磊弘老师通过设计智能化劳动基地方案,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劳动基地中需要的传感器,最后通过实验板操作,体验了传感器的应用。县内初中信息科技骨干教师徐国俊、李莹、李龙伟分别带来了七下《无线通信技术》、八下《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合成技术》。小学信息科技骨干教师陈讯、潘敏嘉、汤陈骏分别带来三下《处理图像素材》、四下《数据校验》、五下《查表计算》。他们利用导学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落实课程重难点,带领学生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学中做。

随着2022年版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落地,如何将新课标的理念落地于课堂成为教师们十分关注的话题,老师们一起反思交流,碰撞出无数智慧的火花。此次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也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砥砺前行!

  • 附件【全体学员.jpg】已下载
  • 附件【张霖.jpg】已下载
  • 附件【韩峰.jpg】已下载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