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蹉,且行且思——记叶云祥高中生物名师工作室第六次活动

作者:云和中学 邵佩佩 时间:2024-04-23 点击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课堂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工作室组织了生物教学课堂评比活动。本次评比活动由叶云祥老师指导规划,工作室的6位教师参与了课堂教学评比。

叶媛老师在执教《酶是生物催化剂》一轮复习课时,独具匠心地以生活中常见的“美白”鸡爪浸泡双氧水现象作为课程导入,以此引出酶的两大特性——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从“酶的作用”和“酶的本质”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课堂上,叶老师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生动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模拟,不仅让学生对抽象的生物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还特别强调了习题的巩固和实战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扎实掌握酶的相关知识,提升生物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解题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叶老师耐心引导,步步为营,带领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揭开酶催化机制的神秘面纱,着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陈儒文老师在复习《酶是生物催化剂》这一课时,从酶的概念入手,归纳复习酶的基础知识点以及酶的作用机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与酶相关的实验比较多,陈老师通过归纳法,让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一方面促使学生在归纳中思考不同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最后依托高考真题,检测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黄佳莲老师以“将苏云金芽胞杆菌的Bt抗虫蛋白基因转入普通棉花,培育含Bt抗虫蛋白的抗虫棉”为情景导入,将探究合成Bt抗虫蛋白的过程为课堂的主线任务,带领学生分别开展活动“破译遗传密码”、“Bt抗虫蛋白生产线的构建以及总结基因表达等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翻译的动态模型,带领学生认识了翻译的整个过程。

秦泽余老师复习转录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本节课的重点是翻译的过程,仅靠文字描述,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抽象的过程。因此,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动画辅助教学,便于学生直观理解掌握。引导学生构建转录和翻译过程比较的表格,通过类比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邵佩佩老师用“稻鱼共生”视频导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并以此为课堂情境,通过三个活动“分析能量流动的实践举措”“定性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定量研究能量流动的特点”完成本节课知识传授。最后分析“稻鱼共生”生产模式的优点,并为进一步优化生态农业提供建议和方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

课虽尽而意无穷,赛虽止而思未尽。本次活动为工作室的老师们搭建了提升专业素养、磨砺成长的平台。叶云祥老师全程参与,给了各位老师充分的肯定以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使工作室老师受益匪浅。相信老师们一定会在叶云祥老师的带领下,在教学专业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