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美好教育“新”样板 ——新昌县精英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开班
作者: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 时间:2024-05-22 点击数:
五月,是盛开的季节、青春的季节;五月,繁花似锦,绿荫如海;五月的浙大校园,更是热情洋溢,生机盎然。新昌县精英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于5月17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心理与行为科学系隆重开班。来自新昌县初中、小学、幼儿园的100来名精英班主任齐聚浙江大学,开启学习新篇章。
一、开班仪式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党委书记兼副系主任应伟清作开班动员讲话,新昌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新昌县教体局党委副书记陈新致辞,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吕美萍发言,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继续教育中心雷虹主持开班式。
应书记勉励学员要成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从“心”出发,用心育人。还强调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愿意凭借在专业领域的深耕突破,为新昌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水平高和工作能力强的育人队伍尽一份力、为身心全面发展的育人模式探索尽一份力,并希望与新昌教育人一道,共同努力打造美好教育的优秀样板。
陈书记强调要以开放、空杯的心态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学习心得,携手推动新昌县学校教育的发展,推动教师群体育人能力的提升。同时要求参训学员认识、学习、应用三到位。
吕书记对学员提出了培训学习的具体要求,还希望大家珍惜机会,提升自我,服务教育。
二、研修课程
浙江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张萌的《理解人格:人格发展与类型特点》讲座内容涵盖人格的定义、五大人格特质的阐述、人格差异的原因分析,以及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张教授强调,理解这些发展阶段能够帮助教师识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浙江大学心理系继续教育中心聘请讲师王海侠和学员深入探讨《个性化支持的家校合作模式》。王老师将丰富的一线咨询经验与理论知识巧妙结合,既展现了深厚的理论底蕴,又让整个讲座充满了活力与趣味性,还为家校合作的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耿凤基博士主讲《天性气质与因材施教》。耿博士通过大量案例,并借助脑科学知识,让学员了解大脑的个体差异导致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潜能,教育工作者应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助力每个学生的成长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展。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副教授王腾飞做《不同认知风格学生的有效引领》分享。王教授深入探讨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学习力模型来分析学生成绩背后的原因,为学员们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为期两天新昌县精英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一期培训,从心理学视角帮助大家深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涵与要求,掌握有效的班级管理技巧,提高应对各种教育问题的能力;从人的终生发展规律的视角,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跨学科视角,给到班主任群体更系统和有效的教育工具,助力班主任工作和个人成长。
据悉,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县教体局引领下,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紧密合作,逐年深入开展教师素能提升培养计划。继2023年“见心、见己、见未来”教师心理素能大提升培训后,今年再次联手开启全年共4期的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研修,内容将涵盖因材施教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班级影响力和学生引领力等班主任核心能力,为精英班主任群体赋能量、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