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引路课 当好领跑人 成为新常态 ——记瑞安市校长班“送教下乡”暨校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作者: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 时间:2024-06-16 点击数:
为提升校长教学教改领导力,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覆盖面,打造瑞安良好教育生态县域新样板,近日,瑞安市第三期校长班“送教下乡”暨校长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曹村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章晖院长亲自带队,参与人员包括瑞安市第三期校长班38位校长、瑞安市教研院研训员及曹村学校师生。三位校长示范做公开课展示,三位校长分享管理经验和课改成果,为曹村学校师生送去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展现了新时代校长课堂教学的新风采和引领课改的硬实力。
力行当表率 校长亮剑课堂
上好教学“引路课”。为加快构建“双减”背景下指向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新样态,发挥校长队伍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三位校长登台亮相,呈现了素养课堂的多元范式。
江南实验小学张嫦娥副校长执教的《shopping B Let’s talk》,展现了小学英语课堂“演练结合”的融合范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课程育人理念。曹村学校黄碎巧副校长执教的《火烧云》一课,展现了小学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常态范式,以读促写奠定了学生的写话基础,双管齐下提升了学生读写的综合能力,推动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飞云中学曾海辉副校长飞执教的《探秘神经系统》,展现了初中科学“思研结合”的创新范式,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最大化地融合在学生学习探究中,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术共探讨 示范引领发展
当好教课“领跑人”。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专业素养和办学治校能力,推动课改教改工作高质量发展,三位校长身先士卒,做教改的先行者,分享管理的经验和实践的成果。
曹村学校谷义勇校长以《耕读并进 共育未来》为主题进行专题分享,从校园、课程、活动三个方面,深度展示了曹村学校的办学特色,围绕耕读文化教育,积极探索未来乡村教育新模式,打造未来乡村教育新场景,构建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玉海中心小学谢爱玉副校长以《融通 创生:指向素养生长的项目化学习玉小实践》为主题进行经验分享,以项目化学习研究为教改抓手,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与教学改革为重点,探索出项目化学习撬动育人方式变革的路径、方法与策略。莘塍第一中学林华章副校长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 “学、练、赛”的理解》为主题,结合体育教学中的课例及活动,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体育教学的“学练赛”的新模式,可视化呈现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新路径。
教改创先例 同力共谋新篇
成为管理“新常态”。瑞安市教研院章晖院长希望借此次活动为契机,全体校长在学校管理上聚焦“立德育人”育人目标,力使自己成为学校课堂领导的核心人物,引领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深处,要学会在繁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将管理聚焦到课堂中,革新思路,革新课堂,追求课堂管理效益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实现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的双提升。
章晖院长对每一位校长提出了新要求:“今天,我们开创先例,以校长的身份送教进入教室,走进课堂,亲近学生”,“明天,我们更要站在教师的立场,学生的立场,家长的立场去办学”。章院长特别指出“校长应该坚守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同时更要意识到“生命线”的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是关键线;课堂教学是主体线;作业布置是巩固线;教学研究是改革线;考试评价是监测线。在校长的引领下,将其拧成一股绳,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生命线。章院长建议校长们谨记教育部前基础教育司的王文湛司长提出的好校长“四五六标准”。对教师要四处:念其好处,帮其难处,看其长处,宽其短处。具备五个能力:思想引领能力、宏观决策能力、量才录贤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六个更重要: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做事比做官更重要、公心比热心更重要、学问比学历更重要、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市教研院胡学森科长对此次活动也予以高度评价。“校长们深入课堂教学,是展现真本领的新行动”,校长能上好引领课,分享实践经验,彰显了教育人的人的本色,凸显了专业化的底气。“校长们践行教研共富,是呈现有情怀的新征程”,此次活动校长群体性“送教下乡”,做课例公开示范、教改专题讲座,涵盖多学科、多学段,具有开创性,同时营造了互帮互学互助、共享共进共富的良好教研氛围。“校长们敢于教学探究,是凸显有担当的新作为”,“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前提,当校长将重心放在研究课堂教学的新样态,教师才有更大的动力想方设法创新课堂教学的新范式。“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过于示范。”寄望校长们都能够做到心系学生,心联教师,心在课堂,与学校一起成长,校长上讲台,开公开课,做讲座,成为新常态。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群好校长就是一地好教育、一方好民风、一道好风景。做为新时代的校长,我们愿担负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责任和独特使命,提升办学质量,凝聚育人智慧,携手谱写瑞安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