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骄阳似火,浙大校园亦如这盛夏一般充满热情。7月4日-9日,新昌县启承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如约而至,学员们重聚于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共同延续这场知行结合的筑梦之旅。
研修班辅导员新昌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吕美萍对学员们指出,此次培训突出进修培育与自我学习并重,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结合。充分发挥由学员自荐形成的班委、科研小组、主题班会设计小组的主观能动性,在浙大搭建的平台上,积极做课题研究、写论文案例,使学习成果不止局限于培训间,更延续到日常中,切实推动班主任个人发展与新昌教师群体发展的联结与同步提升。
专家指导
此次培训,新昌县教体局及教师进修学校依旧秉持着“你需要我服务”的理念,与浙大心理系一同为学员们精心安排了本期研修班的内容,旨在围绕“有效沟通”这一班主任核心能力,为一线教育践行者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浙江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张萌为学员们带来《教师的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从压力测试引入帮助学员们理解压力的来源与产生机理,达到正确认识自身压力并与之正确共处的目的。改变认知、转移负面状态、获得社会支持……张萌教授结合实际生活工作为学员们带来生动的讲解与一系列切实有效管理情绪、应对压力的建议,帮助学员在工作中调整最佳状态打下良好基础。
浙江大学心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潘亚峰作《脑科学与中小学学习策略》的主题分享。以脑科学经典研究理论与诸多实验实证为基础,针对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其中既有策略背后所蕴含的原理、规律、效应等,也不乏许多实践中的方法,引导学员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更好地平衡科学的学习理论与实际指导学生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
浙江大学心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争光为学员们带来有关于《班级组织行为与团队效应》的分享。从深入剖析管理学经典实验——霍桑实验出发,刘争光对班级管理的人性假设、动机触发、组织行为等方面进行讲解,过程中融入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行为主义强化理论、德西效应等心理学知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员们对班级管理中的现象有了更加多方面的理解与思考角度。
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曹立人为学员们带来《学习绩效导向的学习模式》,深入学习的六大环节进行操作性方面的讲解,在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诸多启发性的建议,为学员们带来对新颖的学习模式的思考,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此外曹教授还就教育心理问题与学员分享,结合经典理论对当下教育中的典型误区以及学生成长各阶段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进行探讨,引导学员关注学生成长过程背后的心理健康问题。
浙江大学心理系继续教育特聘讲师梁芳作《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主题分享,深入剖析中小学生心理的现状和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表现,用大量事例来帮助学员更为生动形象地体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含义。同时针对应对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的沟通的要素、原则、类型、方法进行讲解,让学员们在有效预防与初期了解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收获颇多。
浙江大学心理系教授陈树林结合心理学经典电影《心灵捕手》为学员展开讲解《心理咨询技术应用——班主任学生谈话技巧》。陈树林教授在电影的播放过程中穿插对于其中反映的心理学沟通原理与技巧并加以实例的分享,针对消除刻板印象、如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如何辅助学生进行疗愈或引导其进行自我疗愈为学员们带来多方面的思考。
小组研讨
本期培训除理论学习外,还在专家的带领下,开展了小组研讨实践,学员们积极参与,畅所欲言,针对班会设计、教育科研两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充分的探讨。
班会设计小组实践
浙江大学心理系继续教育特聘讲师叶立军老师用一系列的团辅活动帮助大家快速熟悉与融入团队,引导学员之间,叶老师给大家心灵赋能,让学员们更好地学员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接纳不足,传递幸福快乐!
浙江大学心理系继续教育特聘讲师梁芳老师结合案例分享了危机干预的实操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在活动中引导学员们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小组合作讨论、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深刻的体验帮助更深入了解沟通的技巧,明确沟通的目的及意义。
科研小组实践
浙江大学心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腾飞教授以一个来源于生活的研究问题——对星座的研究为例,向学员展示了研究的基本过程及常用的研究方法。在社会研究的各阶段中,王教授尤其重视选题,鼓励学员关注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多做研究,做高质量的研究。
现今教育已由工业时代“同质化教育”向数字时代“个性化教育”转变,新昌县教体局与教师进修学校切实遵循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启承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为契机深化教师个性化关怀指导思想,促进构建和谐班级生态。据悉,研修班后续将持续为学员输送高质量的培训内容,以期为学员们带来更多方面的新颖理念,为推动学校教育更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学员感悟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班主任教育技巧,如有效倾听,通过非言语行为传达积极信息,利用心理暗示来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等等。此外我也认识到,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兼顾人的社会性因素,通过注重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之间形成正确的社会关系。在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育英小学陈尧平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学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明白教育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关注幼儿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学会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关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此外也要适时地运用鼓励、赞赏和正面引导的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站在家长的角度携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机关幼儿园陈宇航
平时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关注是学生坏的变化,忽视了学生好的变化。今后要更多的去关注一些学生的进步点,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反馈和与家长沟通,将更好的教育方式和有效的方法推及每一位学生和家长,大家抱团共同成长。
——菁华浩扬学校周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