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儿童成长与快乐的源泉——记2023年嵊州市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能力提升90学分第四次培训

作者: 时间:2023-06-15 点击数:

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能力提升90学分第四次培训我们以线上钉钉直播的方式进行,培训的主题围绕幼儿园游戏、游戏与儿童、儿童与教师三个维度。老师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观看讲座,收获颇丰。

一、理解和关注,满足游戏中儿童最深切的需要

第一天上午,我们邀请到了教育学博士,博士后,温州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委会理事曾莉老师,进行主题为《理解儿童,看懂儿童与支持儿童》的讲座分享。曾教授首先以“你最喜欢的一个老师是什么样的?你最喜欢的一个幼儿老师是怎么样的?”两个问题和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曾教授表示儿童的视角与成人的视角有很大的不同,儿童观察世界、表达想法的方式是他们思维模式、价值观的体现。因此,游戏中儿童自觉或不自觉的语言、行动、情绪的表达等,都值得教师去反复思考其背后的行为动机,只有当教师仔细观察、从儿童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才能形成有效、高质的师幼互动,让儿童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下午,杭州市红缨学前教育集团书记、总园长,高级教师,浙派名师,浙江省学前社区与社会教育专委会委员黄静老师,为老师们分享了《在游戏中倾听与发现儿童》的主题讲座。黄园长从何为游戏(自然的游戏状态与幼儿园游戏的区别)、听见儿童的声音、游戏中的倾听与支持、属于教师的游戏参与权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在游戏中的重要性。黄园长认为,老师不是游戏的旁观者,而是有着教育权利的游戏指导者,幼儿园老师要通过和幼儿积极有效的互动,来帮助幼儿增强游戏经验,使幼儿从一个“自然游戏者”成为“游戏精通者”。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参与游戏的契机,如果教师参与儿童游戏的时机不对、方法不当,教师就会打乱孩子游戏的节奏,孩子游戏的初衷就会受到干扰。随后,黄园长以红缨幼儿园小班孩子设想水上滑梯并最终达成这一游戏的过程为案例,为老师们阐明了教师如何在游戏中正确倾听儿童的心声,捕捉到推进游戏深度进行的契机,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直接予以指导干预。

黄静园长说“老师永远是站在不远处,但在我有需要时随时可以出现的人。”指导游戏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责任,只有当每一个幼师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去发现、去倾听、去理解,儿童才能获得支持和成长,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二、良好的环境,辅助儿童在游戏中茁壮成长

第二天上午,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姚群利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基于幼儿游戏观察的支持策略》讲座。姚特从游戏观察的含义、观察的目的、观察支持的过程三方面进行分享,从游戏案例中说明教师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如何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支持以及反思总结观察支持的价值所在。姚特认为好的游戏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认知水平、丰富情感体验、加强与同伴的联结,而好的游戏离不开好的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当是充满生态性和自然趣味的,这样的环境会激发儿童在园所内的探索欲,如触摸树干、观察小昆虫等,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感受到身心的自由、自然的律动。但是儿童自发进行的游戏一般都是比较简单的、重复性的,遇到困难也容易放弃,这时候教师的关键作用就是要善于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期望达成的目的,在合适的时间给予她支持,帮助儿童将游戏变成有目的的、复杂的、高水平的游戏。例如绳索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玩绳索的方式、动作的变化,适时鼓励儿童进行多种尝试,这个过程有利于儿童发挥想象、解决问题,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下午,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温州市瓯海区教育局督导与评估中心专职督学贾松菊老师,为老师们分享了关于园所班级环境创设的方法和建议。在《蹲下来研究班级环境》这一讲座中,贾老师告诉老师们能够成为儿童永久记忆的环境应当是基于儿童已有经验的环境创设,是在尊重儿童、珍视儿童空间、创造美与平衡的基础上产生的。幼儿园老师们应该避免无效加班创设的不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环境空间。贾老师强调,墙面应该成为儿童学习的伙伴,让墙面成为看得见儿童深入探索、研究轨迹的真实存在。同时,教师要注重班级环境的儿童性,按照年龄阶段,贾老师从各个区域的具体创设出发,以案例图片,给予老师们可操作的实践指导。最后,贾老师强调班级环境创设要做到呈现儿童的学习过程,基于儿童已有经验,尊重儿童的自主性,希望老师们深入理解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重要性,将无声的学习环境变成有声的教育空间,让儿童与班级环境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真正做到环境的创设满足儿童需求、适合儿童探索、贴合儿童成长。

三、有效互动,解构儿童成长的深层密码

第三天上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东省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深圳市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研员兼龙华区教科院幼教集团总园长甘露老师,为老师们揭晓师幼互动的深层奥秘。《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案例解析》讲座中,甘特认为,师幼互动与教师的实践高度相关,如果作为一名幼师没有一双敏感的眼睛、善于体察的心,带着问题去审视工作的一天,那幼师的工作就没有质的变化,教师就难以找到工作的意义。只有当教师赋予师幼互动意义和价值,搞清楚师幼互动的来龙去脉,追根溯源,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甘特同时鼓励老师们要多看文献,除了实践的经验更要有理论的高度,让自己在分享实践教学经验时多些概括性和学理性,学会从理论中找到支持自己的要点,这对教师本身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甘特比喻理论是手电筒可以照亮黑暗的地方,可以建构迁移。但是实践没有办法迁移,需要因地制宜。因此,一个好的老师是会育人的老师。教育,一方面是老师要会教,另一方面是老师要会育,达到教师和儿童之间心灵的靠近和影响,而师幼互动就是实现育人的重要手段。最后,甘特强调,教师们应当巧用CLASS量表评估课堂,高质量的师幼互动离不开教师情感的支持: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时不仅要走心更要具备个体差异性,并且注意幼儿需要何种形式的支持;同时教师要对课堂进行行为管理,避免负面干预;教学支持中教师要注意概念的建立、积极回应幼儿观点并予以语言示范。

四、结业交流,展示培训的丰硕成果

第四天下午,我们迎来了本次90学时培训班的结业仪式。经过前期的培训,我们将学员分为8个组,每组进行游戏案例的讨论和分享,并选出1名代表发言,分享自己教学实践的游戏案例并分析游戏中幼儿的表现和具体意图,反思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空间。虽然结业仪式是以钉钉直播的方式进行,但丝毫不影响老师们分享案例时的热情,聆听的老师们也十分认真。

随后,中学高级教师、曾荣获全国科研先进个人、杭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名家等荣誉的朱建辉老师,对8位分享游戏案例的老师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朱老师表示肯定了老师们游戏案例分享的优点:善于发现游戏潜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游戏中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合作探索、儿童是游戏的主导者、教师已经放手将游戏还给孩子。此外,朱老师也对老师们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提倡真游戏,避免自编自导自演;二是要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尊重个性化发展;三是要注重游戏指导方法,教师要自然融入儿童的游戏中去。最后,朱老师通过分析安吉真游戏中的观察和有效支持对儿童全面发展的影响,引导老师们重视教师应当具备的三种能力和牢记安吉游戏模式的三大核心要素。

结业仪式的最后环节,我们展示了每位老师的教育格言发现老师们对于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感悟更加透彻了,这也许也是本次培训的价值所在。同时,我们回顾了本次90学时培训的全过程:虽然,培训多安排在工作日,但老师们依然能协调好时间,积极参与培训,课程中我们组织团队建设1次、聆听专家讲座18场、观摩两个特级教师团队课堂展示。相信对于各位参训的老师这也是一段难忘的培训之旅,虽然辛苦,但带着认真学习后的沉甸甸收获,却也满是欢喜。

                                     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周春君

版权所有©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 浙江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 & 浙江外国语学院  在线投稿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299号浙江外国语学院 备案/许可证编号:浙ICP备08008279号-2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8218212 传真:0571-88218212 Email:zjssgx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