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传统文化 重建文化自信 ——2023年宁海县中小幼教师儒道国学专题培训班圆满完成
作者:柴溢 杨小娣 赖敏云 时间:2023-11-15 点击数: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道家是中国本土最早的哲学理论,并且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是流传至今最有生命力的思想流派。为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重建文化自信,并期望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文化的守正创新,11月9日-11月10日,2023年宁海县中小幼教师儒道国学专题培训班在星海小学如期举行。整个培训活动过程,国学大咖云集,带来了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讲座,大家受益匪浅。
班主任杨小娣老师先作了开班讲话,她提到先秦诸子百家时代是古文明的轴心时代,为人类社会奠定了哲学基础。当今社会与古代人相比,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面临着各种思想的困境,尤其是中国近几十年经历了由物质极度匮乏到物质充足的大转折,物质至上的观念占据了很多人的心灵,三观与信仰都亟需重塑,这也是开设儒道国学培训班的缘由。整个培训为期2天,共设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四个专题讲座。
11月9日上午,华师大文学博士、浙大硕士生导师、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陈雪军教授作了《孟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讲座。他从《孟子》导读、思想阐释,联系现实简述了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陈教授讲到《孟子》独树一帜的“性善”理论。“性本善”是孟子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他认识论的基础和重要的世界观。强调“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他认为性善是由“四心”所证明了的,这也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始终认为人性本来就是善良的,当然他也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正是因为他有了“性善论”这个认识基础,所以他才主张要施“仁政”、要以民为本,这些政治主张皆来源于此。性善论是对孔子“性近习远”的继承和发展。
11月9日下午,宁海县胡陈小学校长、宁波正心国学社成员杨义安校长给大家介绍了庄子与《庄子》。杨校长从庄子其人、《庄子》其书、阅读经典的几个问题、庄子相关书籍推荐和《逍遥游》解读这五个方面展开。他讲到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几乎独一无二的“自由主义大师”,把握《庄子》思想建构的基础是人本身的目的性这一母题,也观照其对佛学、美学、文学等产生的影响。《庄子》这本书是道家文化的经典,它的首篇《逍遥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庄周先生用简洁优美的文字,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引发出对人生境界的思索。文章很短,故事很简单,却蕴含天地间最大的智慧。
11月10日上午,宁波财经学院王阳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哲学博士陈利权博士给我们作了孔子与《论语》贵仁重礼思想的讲座。陈博士说孔子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他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巨大而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民族和传统社会的发展。孔子贵仁而又重礼,孔子批判地继承春秋时代的思想,不以“礼”为核心,而以“仁”为核心,但礼也是孔子思想中的基本范畴。礼本乎仁,也就是本乎心。礼是体现德和仁的具体形式,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就是一个“礼治”的社会,而孔子就是以提倡“礼”而闻名的。但是孔子并不是固守“礼”的具体条条框框而不变,并不反对社会的进步和变革,而是随着时代的变换而进步的。他所强调的,始终是“礼”所体现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而对于礼的基本原则和精神的解释,显然有他个人的理想化的理解,这就是以人为重或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11月10日下午宁波税务局老干部处处长、宁波正心国学社成员陈晔老师作了有关《道德经》及其政治智慧的讲座。陈老师从《老子》其人其书、《老子》的核心概念、《老子》思想在政治治理中的一些应用以及《老子》思想和教育管理这四个方面一一讲述。学习《老子》对于我们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无为”是老子治世原则设计的总纲,其基本原理是在上者不去干扰、破坏、阻碍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上“无为”引发下“自然”,它强调社会发展是被系统规律推动的,这种推动力不是显性存在,但又是真实的,这个推动力就是“道”。道的原则同样适用于社会政治领域。老子认为,自然无为的大道为社会政治领域“无为”之治提供了形上的根据和理想的保证,只要统治者能够做到不扰民,给人民提供自遂其生的社会环境,那么人民自会妥善地处理好、建立起幸福的生活。而人与人之间最长久的关系应该是具有舒适和自然感的,是相互麻烦,彼此感恩。
读四书五经之典,习经世致用之学,2023年宁海县中小幼教师儒道国学专题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相聚于此,共赏经典,使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目标更加清晰。教育路上,我们轻装简从、不断前行。